沐鸣4招商注册_如何在农村开展本土化减灾防灾工作?


孩子们在安装防灾减灾标识

■ 文/姚丽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各种灾害的发生,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十分迫切。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社区的人员素质、设施水平、组织化程度等都存在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尤为困难。

世界宣明会陕西代表处洋县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从2011年开始,先后在洋县境内发生过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等紧急自然灾害的项目村开展灾后重建及减灾防灾工作。通过社区培训及演习等鼓励村民参与减灾防灾活动,摸索了一整套在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方法和模式。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深入农村社区组织村民参与减灾防灾知识宣传与演练,与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并组织村民广泛参与知识问答,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减灾防灾知识宣传及演练,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村民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研与沟通

项目组在开展宣传之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活动开始之前,项目组通过访谈的方式与县民政局、镇、村委会了解村民对减灾防灾的认识与需求,与各村沟通宣传活动方案,与村委会和村民讨论参与的方式,决定采用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减灾防灾宣传,如印刷并分发知识读本及自然灾害的漫画手册;派专员讲解减灾防灾知识,并组织村民开展减灾防灾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农村社区民乐大舞台等。

确定了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方式后,紧接着项目组开始考虑从哪些农村社区开始进行减灾防灾宣传,比如清凉村和苏王村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两个村都建立了灾害紧急预案并有灾害应对系统。因此,在这两个村开展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有一定的基础。

由于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人群分布、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项目组在各村开展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活动时,活动设计也各不相同。

自编自演引关注

清凉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村民普遍喜欢文艺创作,用文艺表演的方式宣传减灾防灾最适宜不过,且村民居住集中容易召集,因此项目组与村委会沟通后确定共有四个具体环节。

一是通过儿童游戏的方式尽可能地帮助农村社区儿童了解减灾防灾知识。项目组将减灾防灾宣传时间选在暑假期间,专门设计了“安全棋”游戏,目的是教会农村社区儿童灾害来临时辨别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的方法,并设计逃生路线。

活动开始前,在项目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积极投入安全游戏;活动开始后,模拟自然灾害来临的场景,孩子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辨别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域,顺利沿着逃生路线到达安全地点。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减灾防灾知识,也丰富了他们的暑假生活。

同时,项目组还为小学年龄段的孩子提供各类漫画书,通过鼓励小学生将故事讲解给村里小朋友和老人的方式,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也丰富了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二是通过带领村民参观展板的方式使村民了解减灾防灾知识。在开展活动之前,项目组印刷了宣传布、宣传栏、宣传册,分发相关知识读本,并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作减灾防灾知识展板;在活动中,项目组通过带领村民参观展板,派工作人员讲解减灾防灾知识,增加村民对减灾防灾的认知度。

三是减灾防灾文艺创作。清凉村根据以往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村民通过文艺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自编自演各类减灾防灾节目。清凉村委会的组织能力比较强,结合本村传承的文化节目,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临摹曾经发生过水库坝体险情、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将减灾防灾预案中职能有效结合,与本村的生产生活结合,深受村民欢迎。

四是减灾防灾知识问答。清凉村在文艺表演中穿插了减灾防灾知识问答环节,项目组通过给村民发放脸盆、水桶、毛巾、水壶、洗衣粉、肥皂等各类纪念品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回答有关减灾防灾的提问,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能踊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见清凉村的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身说法最动人

与清凉村不同的是,苏王村民居分散且不易集中,村里老年人居多,生产比较单一,村里会才艺表演的人很少,但很多老人人生经历丰富,对本村过去的灾害和各种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苏王村地质以油砂为主,遇到雨季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村里发生山体滑坡使几户房屋受损,无力维修导致因灾返贫。如果村民更多了解减灾防灾知识,通过科学的选址建造房屋可以避免灾害发生。

根据苏王村的现实情况,项目组决定通过下乡到各组的方式,与各小组村民访谈收集资料,让7位村民讲述了他们亲身经历的和见过的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不仅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而且通过村民讲解可以深深感受到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因此,做好减灾防灾知识宣传,能够提高村民的减灾防灾知识,避免灾害发生带给村民带来伤害和损失。项目组还通过聘请农村文艺人员,以村民大舞台的方式吸引苏王村群众参与减灾防灾宣传活动,辅助以参观展板、儿童安全游戏、现场问答等方式宣传减灾防灾知识。

与此同时,项目组根据苏王村的地理环境,决定分别设立两个减灾防灾知识宣传点,即1、2组和移民点的村民集中起来确定一个地点;3-10组的村民集中起来为另外一个宣传点。通过让村民共同参与减灾防灾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村民的自身积极性和优势,合理调配各村优势进行互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社区减灾防灾宣传。

综合演练出成果

由于四郎镇冉家村曾经发生过水灾、火灾、泥石流等紧急自然灾害,灾害给农村社区居民带来了很大伤害,尤其是影响儿童身心成长。2009年项目组在冉家村建立了社区灾害紧急预案,2011年8月,项目组开始在冉家村开展减灾防灾知识宣传及减灾防灾演练。冉家村的减灾防灾宣传与清凉村和苏王村模式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儿童“安全棋”游戏、参观展板和安装宣传栏以及村民自编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文艺活动。

与众不同的是,冉家村在洋县项目组开展减灾防灾演练的村庄最具代表性,具有实践推广意义。项目组基于冉家村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组织村民进行减灾防灾演练,演练包括灾害发生时如何上报灾情,村内防灾减灾小组人员联络、转移安置、避险自救技能等具体实施过程。

在农村社区层面,项目组在冉家村的投入鼓舞了村委会和居民参与减灾防灾工作的积极性;在县级层面,冉家村的措施可以作为范本供其他村镇学习借鉴;在省的层面,冉家村的减灾防灾宣传和演练是政府主导下减灾防灾的有益补充,冉家村不仅做好本村的减灾防灾知识宣传和演练,还到周边其他村庄进行宣传及指导防减灾减灾演练。这有助于带动慈善组织对全省范围内其他相关农村社区减灾防灾项目的投入。

2015年1-8月,项目组协助冉家村完善防灾减灾示范型社区建设,参照《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意见》和《陕西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的通知,为冉家村申报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2018年7月,项目组协助仁桃村、马转村、王湾村、石家湾村、二合村、周家坎村成立了灾害救援小分队并配备救灾物资,各个环节通过村两委、村民讨论确定预案组长、副组长、信息联络员、救援组长、巡逻组长、卫生医疗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等,形成减灾防灾预案框架,并制定出各自的职责和相关制度。通过绘制社区资源图的方式,来了解村里的主要通道、住户分布、山脉和河流以及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泥石流、山洪、山体滑坡、旱灾)的地段,并以手工绘制地图的方式呈现。

2019年,项目组在洋县20多个村庄内分别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及演练活动,考虑到减防灾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多年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项目组决定采用农村社区参与的模式,由各村提交具体方案并自行组织村民开展活动,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评估后为每个村提供2000元的演练活动经费。对于减灾防灾演练技术薄弱的农村社区,项目组安排技术支持小组下乡给予必要的支持,活动结束后每村至少提交5张照片和一段小视频。

经过上述实践,项目组探索出一套在农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模式与方法,即建立“社区灾害紧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进行灾害紧急演练及在农村社区设立防灾减灾设施和设备。(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协同创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