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41960注册地址_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发布“硬核”寻人启事 全国寻找“以体树人”十大杰出校长

提及体育,可能大家立马想到的便是赛场竞技。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胜者欢呼雀跃,身披无限荣光;负者垂头丧气,眼底满是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总是这般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少年儿童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实际上,体育能带给孩子的并不只是输和赢,很多时候大家都忘记了体育最本真的教育功能。

作为阿里巴巴“篮球打得最好的合伙人”,蔡崇信一直在体育公益方向发力。7月31日,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在杭州宣布开启蔡崇信“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奖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基金会每年将选拔10位“体育校长”,支持他们在体育教育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推进“以体树人,体教结合”的理念。

体育的本质要回归于教育

谈到体育的教育功能,蔡崇信曾经分享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国台湾去美国之后,自己正是通过体育融入当地生活的。“体育是不分国界的语言,当时的经历也让我学到体育其实是教育的一部分。”在蔡崇信看来,体育教育不仅能让下一代强健体魄、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更是要培养不怕失败、输得起的精神。

“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作业多吗?”放学回家之后,许多家长会首先这样问孩子。此种对话场景反映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就目前而言,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许多家长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还停留在“强身健体”的阶段,仅把体育当作智育的辅助。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受到”体质健康论”的影响,将体育达标作为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导致授课内容以竞技运动内容为主,普遍存在“只见教学,未见育人”的弊端。

专业表示,教育不能把知识和技能作为唯一内容。从这一点上讲,体育教育任重道远。因此,体育教育不能以单纯的运动技能为核心安排教学,而应该是身体与人格持续终身的教育,从长远的角度为孩子的未来人生奠基。

在谈及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时,不少人会将矛头指向基础教育,甚至提出“体育搞不好,基础教育是罪魁祸首”的说法。的确,如不少研究体育的学者所言,中小学生的孱弱体质并不是“无根之木”,很多时候是应试教育造成“先天不足”。然而,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轻视体育的借口。

要让“以体树人”这根指挥棒动起来

在谈到学校体育教育建设的时候,不少学校都绕不开场地局限、设施不足、师资短缺等现实性问题。

去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发现,学生的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都表示,“必须要让学生们运动起来,增强身体素质势在必行!”

事实上,一些改变已经悄然出现——

一些曾经高呼“没条件”的学校在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建场地、自制体育设施、优化师资专业度;还有学校在面对体育教育时脑子里想的不再是“管理”,而是冲着学生的兴趣去“服务”,各式各样的体育兴趣社团在学校落地开花;教育工作者转变了体育教育的观念,开始致力于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磨炼意志以及面对失败的勇气。

此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也在趋于理性,意识到体育教育不仅对孩子身心发展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也是全人教育的重中之重。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认为,体育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塑造健康的身体,而在于对健全心智和完善人格的培养,这也正是蔡崇信公益基金会评选设置“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奖项的初心。

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的好不好,校长作为决策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体育精神的校长可以深刻影响一所学校的体育教育,可以决定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校的体育氛围。

基于此,“以体树人”杰出校长奖将通过机构和个人在基金会官网报名推荐方式,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出10名优秀的“体育校长”,希望通过该项目找到那些长期在一线教学岗位工作、在创新体育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校长。优秀的“以体树人”杰出校长代表将获得基金会为每人提供三年总计50万元的支持。其中,10万元资助给个人、10万元用于交流培训、30万元作为体育教育基金用于所在学校。

蔡崇信公益基金希望通过此次评选找到有效解决体育教育问题、具有体育精神的校长代表,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释放出一个信号,号召学校、家庭、社会更加关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寻人启事】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发布重磅寻人启事:

如果您的身边有符合下列基本条件的杰出校长候选人,

或者您本身正是奋斗在教育一线,

且具有体育教育情怀的校长本人,

非常欢迎您向我们推荐或自荐!

一个孤军奋战的人可以走得很快,

但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走得很远。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声!

候选人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有理想情操,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2.以体树人,学识扎实,在带领师生用体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方面,成绩显著,事迹突出

3.以体树人的方法易复制,可推广

4.长期坚守基础教育一线,从教10年(含)以上

5.在基础教育阶段担任校长职务3年(含)以上

(同等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评选活动流程

7月31日 启动仪式

8月1日-9月30日 申报

10月1日-10月15日 初评

10月16日-10月31日 中评

11月1日-11月15日 公示

11月16日-11月22日 终评

2020年1月 颁奖典礼

报名网址:www.joetsaifoundation.net

咨询方式:19857419408王老师 15968181505周老师

沐鸣4招商网址_“三菱友谊杯”第五届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总决赛即将开赛

9月12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 “三菱友谊杯”第五届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总决赛将于10月12日至16日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比赛设立聋人男子组、聋人女子组、特奥融合组、盲人组,其中聋人女子组和盲人组以邀请的方式参赛。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向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贺炜颁发“爱心大使”聘书
 

据悉,三菱集团累计13家企业自2015年连续5年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资金,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中国足球协会、日本驻华使馆及中国日本友好协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广泛联系各省残疾人足球运动队和爱好者,持续开展了“三菱友谊杯”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公益项目。

相比往届,今年的赛事是开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届时将有来自13个省市的25支基层残疾人足球队伍参加,包括盲人足球队4支、聋人足球队12支、特奥融合足球队9支,技术团队、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内,赛事规模近400人。来自日本的Free Bird Mejirodai和兵库Samurai Stars两支盲人足球队也将加入比赛进行角逐,通过比赛进行友好交流。同时,开幕式当天还将开展足球嘉年华活动,通过圈羊回家、超级传递、保龄球、致命一击等足球融合体验活动,增强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竞军和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洪文军部长向北京健翔学校女子聋人足球队授球
 

“三菱友谊杯”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公益项目自2015年实施以来,参加队伍和赛事规模在逐年扩大,赛事活动不断创新。五年来已有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的77支基层代表队参赛,年平均比赛场次近百场,直接参与的残疾人运动员累计4000人次。赛事还增设了分区预选赛和聋人女子组比赛,正在逐步成为涵盖不同残疾类别、分级举办、面向基层社区学校、辐射全国的重要残疾人群众体育赛事,得到了基层残疾人足球爱好者的积极评价和广泛参与。

作为中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一次盛会,“三菱友谊杯”足球赛项目旨在活跃和丰富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健身内容及形式,搭建残疾人民间赛事活动平台,创造更多残疾人参与比赛、开展健身、融入社会的机会,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地尝试探索和通过社会力量推动基层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新模式,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体育康复和参加民间体育交流的机会,共同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与益处。

三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公司内部招募志愿者,参与地方队的接站安排、总决赛现场的场地布置、开幕式和赛事服务等相关工作。“主办方还设置了足球嘉年华的体验活动,相信志愿者在服务赛事的同时,通过参与体验,能够更加切身的体会残疾人的感受,提高为残疾人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沐鸣4客服_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抽出“扶贫锦鲤”,百件农品为家乡助力

9月11日,北京市干面胡同53号的院子里,黑龙江延寿香米、湖南湘西黄金茶、湖北荆门香菇酱、内蒙古亚麻籽油、云南普洱茶、江西蜂巢蜜……天南海北的农产品汇聚一堂,堆成一座小山,引来众人驻足围观。   这些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全部来自于参加“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以下简称“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的扶贫助农项目。上百件扶贫农产品将全部颁发给一位湖北武汉的95后女生——参与#扶贫锦鲤献礼70周年#活动的获奖者(以下简称“扶贫锦鲤“)。


9月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扶贫锦鲤献礼70周年#活动。活动推出后,在微博上引起大量网友转发及关注,话题阅读量超过1500万,并登上微博热搜“新时代”榜。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公益形象大使杨童舒、彩虹姐姐、微博活动、微博抽奖平台、微博县域融媒体等微博大号也参与其中活动,为推广扶贫农品助力,号召更多人关注“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   9月6日,活动通过微博抽奖平台随机抽出一位获奖者,这位“扶贫锦鲤”就是此次活动的幸运儿,她获得的上百件农产品,全部由参加“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的助农项目团队提供。“扶贫锦鲤”表示,“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感觉要告别菜市场了,以后会多多关注和推广扶贫农品,为家乡扶贫做贡献。“   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公益项目负责人廖玲表示,“#扶贫锦鲤献礼70周年#活动趣味性和互动性十足,在微博上用轻松的方式让更多社会公众知道了红十字众筹扶贫大赛,知道了有更便捷的方式参与公益,消费即公益,购买即慈善。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众筹扶贫大赛,为自己家乡的助农产品打call”。   据了解,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京东数字科技承办,通过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发动“博爱家园”生计扶贫项目点、对口扶贫点和易受损地区脱贫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参赛,通过“京东众筹”平台以产品众筹模式销售特色农产品,帮助贫困户可持续地增收。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方式参与公益,倡导“消费即扶贫,购买即公益”的理念。   全国红十字系统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于2019年3月20日启动,第一阶段为省级赛,共计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9个项目上线众筹,共计助销农产品824.1万元,发动社会公众145.5万人次参与,精准对接了19211户贫困户、60641人。   9月10日,大赛全国赛众筹页面在京东金融APP上线,拉开全国赛序幕。通过省级赛选拔,共有来自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个助农项目进入全国赛,百个项目将在线上众筹持续至10月9日。   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开展线下路演决赛,最终将选出20个全国优秀项目,获得“红品”项目称号。每个“红品”项目将获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提供的“博爱家园∙生计保护”项目生计扶贫资金的持续孵化,支持扶贫带头人及其团队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沐鸣4官网注册_华熙生物:践行企业公益责任,传递健康生命理念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纵深推进,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根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公益总价值预计将达到3265.2亿元。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仅能够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帮助到社会弱势群体及有需要的人群,更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社会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及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在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和表率作用愈发明显。据统计,在我国全社会总捐赠中,企业捐赠已占到总捐赠额的70%。不少民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断承担公益责任,树立了公益表率。   以生产透明质酸起家,并在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华熙生物,便是这样一家多年持续投身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华熙生物依靠自身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助力国家公益事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通过企业自身实力不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造福人民、传递关爱。  
以爱与科技的力量践行企业责任担当   日前,为助力西部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华熙生物发起了“华熙光明行”大型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此次公益项目通过银川当地红十字会及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百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恢复劳动能力,进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据悉,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失明第一杀手。业内权威人士称,在我国的贫困人口中有接近60万的白内障患者,因白内障失明丧失劳动能力,对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也影响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宁夏是全国白内障高发区之一,有数据显示,全区47万残疾人中,视力残疾有7.7万人,其中有部分白内障患者,因贫困无法手术治疗,失去了光明。   华熙生物基于自身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产品优势,携“华熙光明行”大型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走进宁夏银川,为百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和希望。作为此次公益活动发起单位,华熙生物不仅为手术患者提供了华熙生物自己生产的手术用粘弹剂产品海视健,还免费提供了进口人工晶体(价值约3000元/枚)、手术用刀等手术用具、以及术前相关检查费用,并邀请北京知名眼科专家前往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亲自操刀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手术前一个月,华熙生物便联合银川市红十字会首先发起了患者征集活动,历时一个月,最终从门诊就诊筛查患者的200多人中确定了100名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这些人中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49岁。


在此次复明手术中,华熙生物为手术患者提供的粘弹剂产品海视健是华熙生物旗下医药产品之一,海视健全称为海视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主要用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在白内障手术中,透明质酸作为眼科黏弹剂,因其具有支撑操作空间(维持前房深度),保护角膜内皮细胞或其它组织免受机械损伤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手术中。   事实上,早在2013年,华熙生物便将透明质酸作为眼科黏弹剂免费为中国贫困地区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手术,帮助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作为国内知名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华熙生物一直致力于透明质酸的应用研发。资料显示,华熙生物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依靠自身的创新实力,在眼科方面,华熙生物不仅生产出白内障手术制剂,还开发了青光眼、玻璃体填充物等眼科手术制剂,眼部治疗及护理产品等,这些先进的医药产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防盲治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为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推动了我国白内障治疗技术的发展。  
由己及人反哺社会,传递“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理念   企业公益不是一朝一夕,不是表面作秀,而是需要长久不断的,实实在在地投入,和始终坚守的企业使命感与责任感。   多年来,华熙生物秉承着“依托生物科技,激发生命活力,为人类持续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体验”这一企业使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由己及人,始终坚持在公益领域的用心投入。   2013年,华熙生物与中国狮子联会举办“光明行”活动,免费为中国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并提供手术用黏弹剂。


2013年5月,华熙生物捐助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北京代表团签约仪式,支持北京体育事业发展,共创灿烂未来。   2019年,华熙学院联合中整协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实施“下基层”继续教育项目,为聚焦学术传承、鼓励技术创新、整合行业资源,构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而努力。   此外,华熙生物的母公司华熙集团还专门打造专属公益活动——“云中系列”,自2011年举办首届至今已持续了八年,该活动致力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挖掘和推广,通过音乐、展览、浸入式体验等形式,挖掘、保护、传承并弘扬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符号。八年来,从“云中”公益活动走出的民间艺人,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27位,有些人甚至已经走出国门,把地域特色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据了解,未来“华熙光明行”活动还将持续开展,切实帮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解除痛苦,提升生活品质。而华熙生物也将继续以透明质酸为核心,依托核心技术平台,让透明质酸及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最大功效,做出让中国人自信的好产品,推动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进步,助力国货的振兴与自强。同时华熙也将持续承担企业公民责任,反哺社会,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向社会大众传递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理念。

沐鸣4招商登陆_2019年福州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大赛正式启动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精神,昨日,由市委文明办主办的2019年福州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大赛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文明福州众‘志’成城”,旨在宣传展示、扶持培育一批在志愿服务领域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即日起接受报名,报名时间截至9月30日,活动申报事宜可登录福州文明网(http://fz.wenming.cn)详询。   据介绍,凡在福州市和福州市所辖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在街镇社区备案的志愿服务团体;在省民政厅登记注册,项目实施地在福州区域的志愿服务组织;在榕各大中专院校志愿服务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等均可作为申请主体报名。   报名项目要求目标明确,切实服务社会需求,项目实施过程突出志愿服务特色,可形成一定社会功能;服务内容科学,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组织管理规范;社会成效明显,参与的志愿者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要求项目发展可持续,项目机制科学完善,实施时间较长,可复制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项目实施区域要求在福州市范围之内,周期为1年,原则上申报项目应有2年以上的执行经验。   据介绍,10月起,由大赛评委会组织专家对推荐的项目进行初评,评选出不少于30个优秀项目进入复评。被确定为立项扶持项目的,市委文明办将根据项目创新程度、影响力、社会效益等确定扶持金额,与立项单位签订协议。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执行结束后,将组织项目验收小组,对每个项目进行实地验收,了解和监督项目活动筹备和开展情况、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根据验收情况对立项扶持的项目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若干名。   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昨日启动仪式后,还举办了项目申报培训活动,由深圳市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区域负责人王金珠为大家授课。

沐鸣4主管工资_《2018中国体育公益白皮书》发布 我国体育基金会共74家 净资产31亿元



 我国体育基金会财产规模(单位:亿元)

 我国体育基金会其它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 本报记者 李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全民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公益”是一个新型的发展业态,体育公益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体育公益是公益范畴中一个独特的分支,研究体育公益不仅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价值,还能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此,2019年9月9日,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基金会中心网,共同发布了《2018中国体育公益白皮书》,旨在让更多人支持和关注体育公益。

74家基金会净资产31亿元

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6日,全国一共有7201家基金会,其中的体育基金会有74家,仅占全国基金会总数的1%。

1986年10月30日,第一家体育基金会——四川省发展职工体育基金会成立以来,体育基金会数量保持缓慢增加;在2010年前的24年间,保持每年平均增长1家;2010年后的9年间,每年平均增长5家。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收录的数据,自2009年度开始至2017年度,体育基金会共开展的项目数为1697个,9年共计项目收入20.8亿元,项目支出30亿元。其中涉及体育活动领域的项目覆盖类型包括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和运动员支持等。

按照基金会创立和管理类型进行划分,第一类系统型体育基金会,是由政府或体育主管部门发起成立和管理的体育类基金会,如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北京市体育基金会,此类数量最多有34家;第二类是个人背景体育基金会,是由相关法人、自然人发起创立但独立于出资人运营管理的基金会,如浙江省陈伯滔体育基金会、广西李宁基金会等,目前有25家;第三类是企业型体育基金会,是由企业发起创办,提供运营资金并且由企业直接参与运营管理的基金会,如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深圳市转动热情自行车体育基金会等,目前有9家;此外,其它类型的体育基金会有6家。

按照基金会成立的注册地域划分,目前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含民政部)有体育基金会。相比而言,经济发达、重视体育运动的省,体育基金会数量较多,广东省的体育基金会有1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其次是浙江和北京,都是6家。此外,在民政部注册的体育基金会有5家,包括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等。

报告显示,体育基金会2010年的净资产为16亿元,经过7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12月31日,净资产总额达3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年均增长率为10%。

2010年年度捐赠收入为3.8亿元,公益支出近3亿元,2017年度总捐赠收入近11亿元,公益支出近12亿元,捐赠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3%,公益支出年均增长率为41%。

自2010年起,体育基金会捐赠收入整体呈上涨趋势,在2011年、2013年略有下滑;捐赠支出整体也呈上涨趋势,但在2011年、2015年略有下滑。

在其他收入方面,据报告显示,2010年体育基金会的投资收入为1281.4万元,政府补助收入为5263.6万元;2012年投资收入为1663.8万元,政府补助收入仅469.6万元;在2013年实现了最好的收入状态,投资收入为4220.4万元,政府补助收入为3284万元;2017年,投资收入为3157.3万元,政府补助收入为1470.8万元。

由此不难看出,自2010年起,虽然体育基金会的总收入逐步呈上涨趋势。但其中投资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的比例变化起伏不定。

体育设施建设最受青睐

报告中对体育公益活动进行了分类,大体分为六类。

第一类为体育设施建设,这一类包含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用品的配套和支持等。这类捐赠是最基本的物质支持的方式,也是企业在进行体育公益活动中更愿意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履行了自己的社会义务,也扩展了企业在受惠人群和非受惠人群中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二类为体育文化宣传,主要目的在于推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文化宣传类综合各项的数量相对较多,达到较为均衡的状态。

第三类为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运动员、裁判员、经纪人等,也包括体育后备人才、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这类的活动场次和媒体报道量最多,说明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人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体育人才培养类的活动场次和媒体报道量都是最多的,企业非常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范围小而精,参与活动的人员都是特定技能人才,社会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第四类是运动员支持类,是对生活困难、患有重大疾病等情况的运动员进行帮助和扶持。运动员支持类的各项占比数量都是最少,活动人数甚至不足1%,说明运动员支持这一体育公益活动的方式还未普及,有待加强。社会对退役运动员、生活困难、患有重大疾病等情况的运动员的关注度较低,应加强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做好安抚工作。

第五类是特殊群体类,主要是通过举办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形式,募集资金或物品,实现对需要引起重要或是患有重大疾病等人群的帮助和支持。

报告显示,特殊群体支持类的企业数量达到了五分之一,虽然企业重视社会上的特殊群体,但体育公益活动中举办的活动次数、活动的参与人数和媒体报道量都不高,应该创新活动方式和宣传方式,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活动,提高曝光度。应加强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第六类为转移捐赠类,主要是通过线下或线上的体育活动,实现捐赠,包括环保、爱心救助等方面的支持。

转移捐赠类的活动方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现线上线下的交互,因其操作方便、支持范围广而受到群众的喜爱,参与度非常高,达到了活动人数的一半,且媒体报道也较多。由此说明该方式能广泛、便捷地调动人们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更好地利用它进行体育公益活动。

到了现阶段,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和相关的公益机构参与了这类活动,应该调动其它类型的企业积极参与。

面临内外部挑战

报告显示,我国体育公益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在内部方面主要是我国体育公益事业起步较晚,公益组织公信力和独立性有待提升,公益组织管理效率较低,也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

在外部方面:首先,政策和法律保障不健全。尚无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优惠的政策服务措施,无法保障体育公益活动的整体实施,以体育志愿服务为例,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无法有效地保护体育公益志愿者的合法权利?这会极大地影响体育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国家没有专门为体育公益组织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国内也尚未形成相关领域的法条规范。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在我国,体育公益资源分布不均,尚未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经济发达城市,各种形式的体育公益活动相继开展,参与人群多,惠及面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一般的中小型城市,由于经济实力较为落后、人们的公益意识和健康观念受到限制,体育公益活动开展的形式少、频率低。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更是不足,体育基础设施急需完善和改进,体育文化也需要被进一步普及。

最后,社会关注度较低。目前我国的公益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社会组织总数量已达到801,083个,其中,基金会6,322个,社会团体373,19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21,567个(《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8)》)。如此体量的公益组织规模,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度并不高。新媒体时代,公益活动在社交平台也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关注度。

沐鸣4招商网址_中国石化消费扶贫助“金凤凰”飞出湘西

说起凤凰古城,大家都不陌生,可是你知道凤凰古城的所在地湖南省凤凰县,还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猕猴桃产地吗?


日前,湖南凤凰,天蓝如洗,仍有一丝暑热。凤凰县山江镇山江桃园产业基地,第一届猕猴桃采摘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此同时,这里的猕猴桃也通过中国石化易捷线上平台面向全社会启动销售。   近年来,中国石化创新实施消费扶贫模式,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消费扶贫,并依托自有销售平台,解决了扶贫产品“产、供、销”中的一系列难题,帮助困难群众脱真贫、真脱贫,西藏卓玛泉、凤凰猕猴桃等扶贫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千家万户。2018年,中国石化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968.1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过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签订消费扶贫订单1.21亿元,中国石化所属100余家企业均参与实施消费扶贫,中国石化每一名员工都为消费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凤凰猕猴桃味美价优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西南角,人口42.5万人,占地面积1743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旅游强县,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扶贫工作一直受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凤凰县海拔、气候适宜高品质猕猴桃种植。2015年初,为扶持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国石化在凤凰县帮助建立了山江桃园产业基地。该基地开发面积609亩,种植凤凰猕猴桃403亩,始终坚持传统的种植方式,科学施肥、人工授粉、物理防虫、人工采摘、不催熟不早摘。由于基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阳光充沛、雨水充足、土壤肥沃等特点,果子分解的糖分更充足,所产猕猴桃皮薄多汁、香甜爽口,营养丰富,天然健康。   “小时猴我就经常进山去摘猕猴桃吃,没想到现在在中国石化的帮扶下,小时候吃的野果子成了创效的宝贝,成了凤凰县里的金凤凰。”凤凰县大马村村民说道。   该基地于2018年试产,预计2019年起每年可实现利润50万~80万元,效益可覆盖山江镇板畔村、茶林村、大马村、早岗村4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共352户1560人,可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500~800元。目前,该县拥有6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年产量可达1.5亿~2亿斤。   山江桃园产业基地只是中国石化在凤凰县帮扶的众多猕猴桃种植基地之一。凤凰县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已被推广到中国石化定点扶贫县泸西县和岳西县。8月26日,中国石化定点扶贫芦溪县梁家潭的猴子岭红心猕猴桃百亩基地也开园摘果。   据悉,红心猕猴桃是新品种的猕猴桃产品,果肉细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清爽、酸度极低,营养丰富,特别是微量元素中的含钙量为果中之首,果实中的钙可直接被人体吸收,是中老年人良好的补钙剂。猴子岭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有最适合红心猕猴桃生长的富硒土壤带。这里产出的猕猴桃,丰硕饱满、软滑多汁、甘甜美味。   “我们可以保证,猴子岭红心猕猴桃,味道最美、品质最优、价格最实惠,这里的红心猕猴桃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同样价格下一定是最好的。”在该基地种植猕猴桃的覃朝爱说道。  
中国石化网红民宿试运营   拉毫村紧邻国家4A级旅游经典凤凰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南方长城从村中穿过,村内房屋主要以石头砌成,是有名的石头村。村落依山而建,石屋错落,石板蜿蜒,宁静闲适,是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百美村宿”的凤凰县中国石化网红民宿就坐落在这里,9月开始面向社会试运营、启动预订入住。   2019年,中国石化正式推出首条旅游扶贫线路——湘西民俗文化游。依托凤凰县、泸溪县两大湘西古镇,围绕中国石化帮扶的扶贫项目,设计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旅游路线:中国石化帮扶民宿住宿、猕猴桃种植基地采摘、湘西苗族蜡染手工制作体验、踏虎凿花世界非遗体验、雪茶种植基地参观等,在充满趣味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当地特色,在旅游扶贫的同时将特色产品推广开来。   “百美村宿项目以改善原生态乡村人居住宿条件为切入点,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倡导回归自然,体验有品质的乡村生活。该项目与普通民宿或农家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村宿的客人来到村里以后,是全村的客人。卖的不是一张床、一顿饭,而是整个乡村和大自然。”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在拥有浦市古镇、沅江风光、天桥山景区等国家级景区的湘西泸溪县,中国石化依托古镇设计的另一扶贫民宿也正在开工建设,通过开发历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宗教养生游、乡村体验游等多条旅游线路,以旅游消费带动扶贫。   “今后,随着旅游产业效益的逐渐体现,当地村民的房屋、土地等资产收益将会进一步水涨船高。”中国石化扶贫公益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苗族蜡染手艺带动妇女老人再就业   苗族蜡染拥有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点蜡幔”(蜡染)已很流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用蜡染衣料,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传承非遗开拓新的脱贫致富路,2017年,中国石化与凤凰县扶贫办联合湘西蜡的世界蜡染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蜡染、扎染技术培训班。中国石化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资3000元作为培训期间的开支,由蜡的世界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出师”后还可在该企业签约工作,以技能培训就业带动当地扶贫工作开展。基地累计培训贫困人口94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贫困妇女及老人。   如今,这里生产的蜡染不仅销售给热情的游客,也已通过中国石化旗下销售平台走向全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石化以就业扶贫为着眼点,打造脱贫攻坚“上岗”工程。在东乡县举办未稳定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78个,招聘录取60余人。在东乡县新建产业扶贫车间10座,有效解决300户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在凤凰县扶持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积极在对口支援和定点扶贫县组织妇女手工技能、农业技术骨干技能、农业种植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培训班,全年培训361人,极大的增强了贫困地区群众劳动就业技能。   据悉,为帮助更多的特色产品走出去,7月19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线上线下立体互动的消费扶贫模式成功施行,易捷商城、员工团购网、朝阳E站、奋进石化、北京石油易捷加油APP、极臻甘肃APP、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石化扶贫产品馆等7个线上销售扶贫产品的渠道已对外开通。同时,中国石化的各类扶贫产品也已成功进驻易捷便利店、东营胜大超市、兰州极臻甘肃体验馆等线下实体店。

沐鸣4怎么开户_看固安志愿者们如何共度中秋话团圆

2019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十六,恰逢中秋假期,在固安京南科创中心的三楼幸福食堂,一场热闹温馨的中秋百家宴正在举行,来自产业新城11个社区的居民、一线户外工作者、固安志愿者代表,以及他们的家人们,欢聚一堂,嗑瓜子、做月饼、包饺子、品美食,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固安让中秋遇上志愿,共话幸福固安的中秋团圆,喜迎国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团圆日,能与社区邻居们一起过节是种别样的幸福。下午两点,幸福食堂内,做月饼,包饺子的原料和工具已经备齐。20名孔雀城社区美食会的志愿者、20组社区家庭的志愿者、20名一线户外清洁工以及20名固安各领域志愿者代表全部抵达现场。在专业餐饮师志愿者导师的指导下,志愿者和家人们卷起袖子行动起来。他们先做月饼,再包饺子,边制作边聊天,不亦乐乎。

现场有很多固安志愿者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本次活动,孩子们学得非常专注,一名叫“可儿”的9岁小小固安志愿者说,“以前在家里就是爸爸妈妈陪着吃饭,第一次这么多人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做志愿者,好热闹、真幸福”。

在欢声笑语中,近百名固安志愿者其乐融融、共进晚餐。席间除了中秋家宴美食,还聊到了许许多多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幸福故事,有今年中秋晚会奋斗到凌晨三点的幕后趣闻;有曾经援藏之行长途跋涉的旅途艰辛;还有1000件幸福小事爱心之举的场景重现……

百家宴犹如社区居民的连心桥,让传统邻里情在今朝重现,让城市新文明在身边闪光。“感谢志愿者带给自己的惊喜,今天这份团圆真的令人很感动!”现场,一名户外清洁工人说。

百家团圆宴圆满结束后,固安志愿者还组织家人和孩子们一起乘坐固安光影节的城市夜游小火车欣赏光影固安。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这个中秋变得难忘且具有意义。“没想到自己所在城市这么美丽;没想到自己的工作这么有价值;没想到有这么多固安志愿者关心着我们。”一名户外工作者感慨道。

据了解,2015年华夏幸福以固安产业新城为试点,由公司党员带头成立固安幸福志愿服务会等社会组织,针对儿童、青工、原住民、老人四大人群,开展特色志愿服务;2018年,固安全面启动志愿之城建设;2019年,开展了“幸福邻里”“大爱公益”“城市合伙人”“新城乐业”“负碳城市”“儿童友好”等6大类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发展固安志愿者突破10000名,设立的志愿服务分队超过70支,其中专业志愿服务队就有35支,服务群众超过40000人次。

当下,固安产业新城内,初步形成了“人人志愿”的良好社会氛围。短短4年多时间,固安志愿者从十几人核心骨干发展壮大到万人规模,“产业新城、创享未来,君子恭让、邻里守望”的美好愿景,正在固安一步步变成现实。

沐鸣41960注册地址_合恩公益:让心脏猝死存活成为常态


 合恩公益创始人赵驿在论坛上表示,希望能够让心脏猝死存活成为常态

■ 本报记者 王勇

“多年前每到一地就会收到当地推广短信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培训了那么多心血管急救人才,要是也能有办法告诉大家附近有人心脏骤停了,或者告诉大家附近有能够进行急救的人就好了。”谈到公众急救问题,美国心脏协会(AHA)国际培训中心协调员王革新无限感慨地说道。

王革新的感慨是基于一组令人无比担忧的数字:多年前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54.4万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钟猝死1人,而抢救成功率不足1%。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10分钟之后的抢救成功率无限接近于0——目前我国的救护车很难在这一时间内赶到。这就需要有人在心脏骤停之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

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是,9月10日,王革新的这一愿望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初步实现了。这一天,2019中国上海公众互助急救高峰论坛在张江举行。在论坛上,公众互助急救“呼唤App”正式发布。

据合恩公益创始人、合恩首席执行官赵驿介绍,一旦发生紧急意外事件,在呼唤App点击“紧急呼唤”,系统会根据呼救信号,为呼救者找到距离最近的急救志愿者,并显示最近的AED位置信息,志愿者能根据路线规划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赶往现场进行施救。

目前,依托呼唤App,合恩实施了上海张江科学城项目,该项目已经联动了7500名受过急救培训的志愿者、250台AED,以实现“让心脏猝死存活成为常态”的使命。

55.4万与1%的抢救成功率

2016年,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猝死北京地铁,引发了人们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AED等的关注。

实际上,像金波一样心脏骤停没有抢救成功的情况不在少数。据知名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介绍,目前国内每年有54.4万人猝死,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每分钟猝死1人,抢救成功率不足1%。

导致极低抢救成功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十分短暂,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10分钟之后的抢救成功率无限接近于0。

其次,由于救护车的数量、站点配置等原因,我国的救护车反应时间比较长。以上海为例,2018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披露的数据是上海市中心120急救车平均反应时间为12—13分钟,居中国领先水平。

在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如果公众能够进行科学的院前抢救,也可以提高最终的存活几率。但在这方面,我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很远的距离。

一方面是不会救。能够掌握并熟练使用心肺复苏技能的人员在我国公众中的占比很少。据中国红十字会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全国红十字系统平均每年培训救护员300余万名,大约只占我国总人口的0.2%。

“我干了30年急救,只见过4次有人徒手进行了心肺复苏。”贾大成表示。

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设备。心脏骤停的抢救需要心肺复苏与AED的配合使用。据贾大成介绍,心脏骤停80%是用除颤器抢救成功的,每延迟1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10%。

AED正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给予电击除颤的医疗设备,在日本的交通枢纽以及人员密集地方很容易找到,但在我国却很少能看到。

“树立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安装使用AED,在我国仍然是启蒙阶段、培育市场阶段,依然是好事多磨、任重道远。”贾大成强调。

需要建立体系化的院外急救系统

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表示:“目前在国内心肺复苏领域,对于病患的抢救空间仍十分巨大。而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推广AED及公众急救普及。”

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当然,要让这些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在培训人员、配备设备的同时,还要形成一套运转良好的体系。

合恩首席战略官吕仁杰基于台湾及国外关于公众急救的成熟经验,针对中国城市级公众互助急救体系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在系统层面,打造完整的院外心脏骤停地图,科学化配置急救设备与急救护队,完善院前紧急医疗系统;第二、在教育层面,简化教育训练内容,缩短训练时数,并推广在线学习课程以利全民普及;第三、在管理层面,运用互联网技术,24小时联机掌控急救设备实时状态,建立统一的急救设备数据库与地图,运用互联网APP技术,充分结合人与设备。

“呼唤”急救系统的探索

如何在实践层面真正建立一套公众互助急救系统呢?合恩通过5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路径。

自2015年开始,合恩开始急救课程培训。至今授课传播面覆盖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培训超过10万名学员,年龄跨度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7岁的孩子。

2019年4月至7月,合恩实施了“人才护心计划”,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试点区域,投放了200多台公众AED。

人有了,设备有了,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迅速知道自己身边有人心脏骤停了,不能每台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急救志愿者值守。

如何提高公众的急救参与度?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王毅欣基于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近10万份病历档案的研究提出应该建立第一响应人计划,一方面加大公众急救招募、培训、复训、更新力度,一方面开展调度系统应用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调动人力、物力资源。

在人力不足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调配志愿者、或者在线上进行现场指导等,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基于这一认识,合恩设计研发了互联网公众院前急救应用软件——呼唤APP,一旦发生紧急意外事件,点击“紧急呼唤”,软件后台会进行自动定位并跳出120呼叫界面。随后,系统会根据呼救信号,为呼救者找到距离最近的急救志愿者,并显示最近的AED位置信息,志愿者能根据路线规划以最快的速度找到AED,并赶往现场进行施救。

除此之外,“呼唤”拥有“在线学急救”入口,用户可以学习专业急救技能;用户在发现AED的踪迹后可以上传到系统,也可以对APP内显示的AED信息进行纠错,以方便公众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能快速获取AED。

据赵驿介绍,目前以“呼唤”为核心的系统已经链接了7500名受过急救培训的志愿者、250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下一步,“呼唤”将对全国的AED信息进行遴选优化,同时推动医护人员、急救救援人员进行注册加入公众互助急救系统。

“这是一项非常有远见和开创性的工作,希望有更广泛的人群、更广泛的力量加入。”李宗浩强调。

沐鸣4招商网址_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迎来第二届学生 “校社合作”模式能否突破行业人才培养困境?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一角


  2018年,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招收了首批学生

■ 本报记者 皮磊

9月,开学季。跟很多同龄人一样,来自广东的女孩儿戴伟霞也在这个9月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她选择的是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点陌生甚至有些冷门的专业。

“我觉得这个专业很有魅力,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公益慈善行业,也希望未来能够投身这个行业。”抱着这个想法,戴伟霞报考了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公益慈善学院(以下简称“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和她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另外46名同学。

在同龄人眼中,这个决定有些前卫也有些大胆。

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是广东省内首家全日制公益慈善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并于2018年8月正式面向广东省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招生。学院首届招生28人,戴伟霞他们是第二届学生。

记者了解到,该学院由广州市民政局指导,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倡仪发起,由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筹募资金设立,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社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

由民办高职院校开办公益慈善学院及相关专业,在教育及公益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这种办学模式效果如何?学生们日常都学习什么课程,院方及学生们是否考虑过今后的就业问题?其又能否像办学宗旨里所说,为公益行业培养出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与去年相比,今年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在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上都有不小的变化。

去年学院刚刚成立,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还在申请阶段,因此第一届招生主要以社会工作专业(公益慈善事业管理方向)进行招生,共招生28人。今年,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同时招生,共招生47人。

此外,在新学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心理咨询专业共162名学生整体划归到公益慈善学院,使得一开始只有2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专业的新学院,一跃成为拥有近240名学生、三个专业的大学院。而之所以做出这样大幅度的调整,据校方表示,是“希望以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为核心打造专业群”。

事实上,岭南公益慈善学院能够顺利落地并开始招生,离不开广州岭南教育集团的大力推动。

据介绍,广州岭南教育集团始创于1993年3月,前身是广州天河岭南文化技术学校。1998年8月,该集团正式成立。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该集团发起成立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性质为民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2011年10月,该集团发起成立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目标是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关注人才培养等议题。

也就是说,教育和公益其实是该集团的两大业务版块。

“教育是最大的公益。”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执行院长王胜强告诉记者,集团发起成立基金会旨在推动社会教育公平和多元教育的创新融合,关注人才培养。“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与诸多行业伙伴进行交流探讨,希望能在公益慈善领域开设专门的专业,为公益界培养实务型人才,同时也探索基金会办专业、基金会办学院的模式。这也是我们推动教育创新的一种尝试。”

既有政府部门指导,又有企业、公益机构及媒体等深度参与,各方在学院运作中的角色如何定位?

据了解,在创办岭南公益慈善学院的过程中,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了政策及方向上的指导,集团方面主要负责办学资金和场地,公益组织则提供资金、资源支持,联合共建。

其中,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公益慈善学院的日常办学费用,包括专兼职师资费用、日常办公、学生培养、业务拓展和招生宣传费用等;灵山慈善基金会出资设立了教师成长和学生公益项目专项基金,基金会秘书长王文担任学院院长。

来自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地的20余家社会组织深入参与了学院论证及人才培养等方案的讨论。比如,广州市慈善联合会负责学生实践实训资源对接,人人公益和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等机构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等工作。

依托这些机构,学院首期落地挂牌20多家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学院方面还与部分机构就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及教材共建等领域达成了深度合作。“这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一次很好的尝试。”王胜强谈道。

公益慈善学院是一个特区

按照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劳汉生的话说,“公益慈善学院是一个特区”,校方会给特殊的政策支持,包括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材课程、师资引进等,都将以公益慈善学院的发展需求为主,学院可以自主决策。

作为一个拥有一定自主决策权限的二级学院,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在课程设计及授课模式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院通过对公益慈善及社会工作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开展深入人才需求调研,了解其他专业应往届毕业生对专业学习的意见,以及组织行业大咖共同就专业建设进行研讨等方式,明确了在人才培养方面“知行合一,重在实践”的思路。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DQP学分制(美国学历资格轮廓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简写DQP)课程设计模式指引下,学院设计了符合行业的相关课程,意在“培养公益慈善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据王胜强介绍,学院理论课程借鉴并融合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教育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的相关课程设计,包括公益慈善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社会调查教程等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化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设计、公益传播、互联网筹款等,通过定向师资邀请设计课程。

学院采用“理论教学+实践实训+访学研修”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高校、公益组织、社区基层、媒体全面参与的公益慈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构建对接社会、服务当下为中心的青年公益慈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所设专业均设计超过2500个课时,实践实习课时占比超过60%。”王胜强告诉记者,学院还专门安排了配套的“青年导师”成长陪伴计划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真实体验项目”双督导计划。“这些都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实训实践的重视,希望学生能走出教室,通过接触真实项目、真实服务对象和真实的公益人,提升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认同与归属,在‘体验-认知-实践’的循环中扎实自己的专业技术,学会心系社会,服务社会。”

那么,由谁来授课呢?

记者了解到,学院方面除了聘请教学经验及社会服务经验丰富的专职老师以外,还邀请了公益慈善行业的大咖作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与成长导师,包括知名基金会与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扎根一线多年的社会工作者及高校学者等。此外,老师们的授课也不局限于课堂,比如,由学院推出的“真人图书馆”项目,就为学生们创造了与业界名人导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不担心未来就业问题

对于一家学院,不论是从教育层面还是公益行业发展层面来说,就业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验证这种办学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为该学院第一届学生,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曾捷希坦言,对于今后就业确实有一些担心,他说:“但中国的公益慈善行业也在不断朝向好的方向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而且学院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行业资源,让我们获得很多积累经验的机会。未来我还是希望在公益慈善领域发展,一方面是成就自己,另外也希望这个社会因为我们的一点点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2019年6月,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公益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面临专职人员比例偏低、专业水平偏差、人员流动率偏高、人才供需不匹配等现实挑战。

“由此可见公益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岭南公益慈善学院的这种办学模式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行业的需求。我们也非常期待在后续的合作中,为学院优秀的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岗位。”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妙婷谈道,该基金会是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校社合作”机构之一。

作为学院的执行院长,王胜强则很看好学院和学生的发展前景。

在他看来,公益慈善领域专业人才缺失在行业内始终是个短板,尤其是高校在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输出方面的不足,更是导致公益慈善机构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直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定位是为大型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培养既有高职业素养又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学院的开办不仅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也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成立与快速发展,他们对拥有专业背景的学生也是青睐有加,能够提供越来越多的对口就业岗位。除此之外,不少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政府的基层服务部门以及学校、培训教育机构等,也对这些具有公益意识、服务技术的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的需求。而且学院本身就整合了多家业内机构和企业资源,能够在就业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王胜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论是实训实践基地数量还是专业教师及实训实践导师数量,都能够保证学院日常教学和运行。但从长远来看,师资和教材问题以及专业带头人匮乏等情况仍是制约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因素。此外,由于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专业社会认知度太低,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宣传引导。

王胜强表示,学院方面也在努力通过一些渠道寻找一线实务工作者加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项目实践。“而随着办学的发展,有很多机构和企业希望跟学院一起共建课程和专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未来,我们计划依托相关专业,开设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开放合作。也希望更多致力于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的机构和伙伴参与进来,与行业深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