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抗疫相关文件涉及工作领域分布
基层抗疫相关文件性质分布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中国慈善政策进步指数(2020)”,报告通过构建“政策环境”“组织发展”“贡献影响”“社会参与”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量化分析全国31个省份实施和创新慈善政策的情况,并客观评价各省慈善政策进步水平。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每十万人平均拥有31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9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团体),31个社工师和助理社工师;全国志愿服务贡献规模为10亿元,每万人中有76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4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在对指数进行解读时,分析了各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方面的政策进展和特点。
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全国已有20多万名社会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开通社会工作心理服务热线近4000条,热线累计服务200余万人次。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9.8万个,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584万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达1.97亿小时。
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防控工作推进过程中,甘肃、福建、河北、山西、广东等24个省份民政及其他政府部门发布82个相关文件,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具体来看,各地出台的新冠肺炎疫情基层防控相关文件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志愿者、社工、社区工作者协同参与疫情防控。
目前,基层社区防控主要以疫情监测、信息报送、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为主要任务,各地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协同城乡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组建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分类开展社工服务、服务“一老一小”机构、推进疫情防控心理援助。
82个动员基层力量参与抗疫的文件中,约半数涉及多个工作领域。其中,61个文件提及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如何参与疫情防控;52个文件涉及社会工作领域,包括动员社会工作者参与抗疫及为特定群体提供支持和保障;22个文件关注社区防疫工作开展,包括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开展抗疫工作。
第二,超六成文件为通知通告。
52个文件为通知通告类文件,占文件总数的64%,主要为转发中央相关文件或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就基层抗疫相关内容发布的通知、通告或公告,用以规范相关主体开展活动。
19个文件为倡议书,占总数的23%,多为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向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主体发布的倡议性文件,动员其参与抗疫。
另外10个为根据中央文件,提出的地方具体实施意见、方案或工作指引,为相关主体开展工作作出规定并提供明确路径。其中,上海、广东、河南、福建等地发布了社会工作者或志愿服务参与抗疫的相关方案、手册;北京发布了社区防控方案;吉林、安徽、黑龙江发布了落实社区工作者关爱措施的实施方案,对关爱措施予以明确。
第三,甘肃、福建、河北三地出台文件数量最多。
截至目前,发布基层抗疫相关文件的24个省份中,甘肃、福建发布文件数量最多,均为7个。
2月11日,甘肃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设立心理援助热线,为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短短一个月内,甘肃省共有29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52名社会工作者参与了抗击疫情心理援助行动,开设心理援助热线达到112条。
福建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联合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发布的《福建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指引手册》,引导和动员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发挥参与社区防控,还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技术等方面明确规范了医院社会工作服务相关内容。截至3月底,福建已有120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高校社工系开通了150余条“疫情防控社会工作援助热线”,20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2000余名机构社工,7000余名社工专业人才参与抗疫。
河北省发布6个文件,其中,省民政厅发布的《关于依法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通告》细化了志愿服务参与疫情防控的具体内容,要求志愿服务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线上线下专业医护、防疫宣传、环境整洁、秩序维护、心理疏导和便民服务等方面项目。疫情防控期间,河北省雄安新区民政部门组织三县67名专业社工及近7.4万人次志愿者服务社区,协助走访排查11.1万户居民。
■ 本报记者 王勇
链接
慈善力量参与基层疫情防控三大功能:
一是协助防控境外输入。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严防境外输入型病例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疫情防控的重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将继续参与海关、集中隔离点及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助力复工复学。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复工率逐步提高,多地明确开学时间,社会组织为企业、学校募集防护物资,志愿者及社工也将持续助力校园消杀等工作。
三是继续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志愿者和专业社工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隔离观察人员、复工复学人员、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针对性心理辅导和科普讲座,舒缓公众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