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4注册登录_世纪金源、恒大、万达、碧桂园——中国头部房地产企业的公益样本


由于具有行业体量大、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多等特点,二十多年来,房地产企业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良多。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责任理念的逐步深入,房地产企业开始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巨大的经济体量和能力使其在慈善领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地产头部企业,世纪金源、恒大、万达、碧桂园4家格外引人关注,捐赠数额高、扶贫方式多、呈现效果佳成为吸睛的焦点。

共计捐赠约354亿元

4家房企官网公开信息显示,成立至今,世纪金源、恒大、万达、碧桂园共计捐赠354亿元。

世纪金源集团成立于1991年,为综合性跨行业国际集团,集团以“房地产居住、星级大饭店及文旅、大型购物中心、金融资本运营”等为大型支柱产业。创业以来,累计捐赠60亿元人民币。

恒大集团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世界500强企业集团。目前,恒大总资产2.2万亿,慈善捐款超170亿。

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现已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拥有万达广场、万达影城、万达酒店、万达文化旅游城、万达宝贝王等中国知名品牌。2018年企业资产6257亿元,现金累计超过60亿元。

碧桂园集团作为一家自2007 年就已在香港上市的恒生指数成分股公司,2019 年的纳税额已达 702 亿元,累计捐赠额64亿元。

创始人出身贫苦

磨难造就英雄。

世纪金源创始人黄如论出生于福建福州连江县一个小渔村,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养家,刚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被迫辍学,丧失了继续念书的机会。种种艰难的生活让黄如论坚信——打拼换来幸福生活。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国家每个月的助学金,让我读完了大学,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除精准扶贫外,许家印还积极捐资助学,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8年,恒大集团创始人许家印刚创业不久,就在老家村庄捐赠100万元创办小学。多年来,许家印向河南周口捐赠累计16.5亿,用于提升家乡当地中小学教育及医疗水平等。

1958年,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跟随父母来到了阿坝州的金川县生活,小学、中学分别在金川县东方红小学和金川县中学度过。

1955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生于佛山顺德,自幼家贫,17岁前未穿过鞋。农民出身,他从来不曾忘记,小时因为贫穷,政府不仅免了他7元学费,还给予2元助学金,由此完成学业并改变了命运。事业有成后,他决心尽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重点关注教育事业

数据显示,4家地产企业在捐赠之初,均将捐赠领域定位为教育并持续至今。而在教育捐赠的具体发力上,又将捐赠方向投向了高校。

2003年,世纪金源捐资2.3亿元,兴建四年制本科大学福建江夏学院(一期工程),开启了教育扶贫的步伐。2009年,捐资1.2亿元,兴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随后,创建长沙市北雅中学,捐资4亿元兴建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南校区、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东校区。2014年,捐资2亿元,帮助兴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15年,捐资1000万元,帮助兴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楼;捐资3000万元,资助内蒙古希望工程“黄如论基金”。

2019年,恒大集团向清华大学捐赠11亿支持学校发展建设、教育与科研等各项工作,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超1.6亿帮助贫困学生圆梦,向武汉科技大学捐赠1.4亿,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捐赠2000万,向中国科学院大学捐赠5000万。在广东,恒大向暨南大学捐赠3000万,向华南师范大学助学项目捐赠2000万,通过广东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3000万援建100所少数民族小学,向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捐赠600万资助广州市特困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在职教师。

1990年,万达集团刚刚成立,捐款100万元建设了大连西岗区教师幼儿园。2010年10月,万达集团捐款2亿元建设成都七中万达学校,这是当时国内中学教育的最大一笔企业捐款。2014年10月,万达集团捐款1亿元建设四川师范大学广元万达中学。

2010年11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健林个人捐款10亿元建设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这是当时中华慈善史上最大数额的单笔个人捐款。

2017年9月,万达集团捐资3亿元建设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学院设施达到国内一流大专职业学院水准,专业设置针对万达和丹寨需要,万达每年择优录取50%毕业生到万达就业。

碧桂园更加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目前为止,碧桂园已经创办3所慈善学校,分别是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以及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

抗击疫情身体力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4家地产企业均积极践行企业责任,设立公益基金抗击疫情。

2020年1月27日,世纪金源集团响应中国侨联关于海内外侨胞为抗击疫情捐赠款物的倡议,通过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毅然捐赠1.2亿元,助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抗击与防控。这笔善款将主要用于疫情所需的各种紧急救助,为一线提供坚强的物资与资金支持;并将持续关注疫情发展,一部分资金对有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以及受困者群体,予以进一步关怀和资助,为疫情后期问题处理或者社会其它需要提供帮助。

2020年1月24日,恒大第一时间捐出2亿元现金助力武汉抗击疫情。3月23日,中国红十字会官网宣布,恒大已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亿元,设立“恒大国际抗疫援助基金”,支持开展国际抗疫人道援助工作。在抗疫科研攻坚上,恒大也向中国医学科学院捐赠1亿元用于加快抗疫药物研发。同时作为总协调人,联合钟南山院士团队、哈佛大学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坚专家组,5年提供8亿元经费支持科研攻关。

2020年1月25日,万达集团官网挂了则公告,声明大连万达捐助1000万援助武汉。同时,自1月24日-2月25日期间,万达商管集团将对全国各地所有万达广场的商户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

2020年2月13日碧桂园集团宣布,在此前捐赠1亿元设立首期新冠肺炎疫情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追加捐赠1亿元,设立二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至此,碧桂园捐赠设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规模累计已达2亿元。

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

2015至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系列减贫脱贫政策,明确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在上述政策指引下,民营企业在为弱势群体送爱心灯传统助困事业之外,积极参与、加大投入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助困工作。世纪金源、万达、恒大、碧桂园4家龙头房企,在自身企业社会责任中都写入了乡村振兴一块业务。

2005年,世纪金源通过福建省慈善总会助养3000名孤儿,历年资助上万名贫困大学生,捐款1亿元成立非公募基会——福建江夏百姓医疗救助基金会,专门资助患病贫困人口;捐款近亿元用于边疆穷困山区临沧建设万亩泡核桃基地,帮助当地农民饲养1000头优良品种奶牛,让这些缺少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拥有一步步致富的希望。

2015年12月1日,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国政协鼓励支持下,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无偿投入30亿元,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2017年5月3日开始,除大方县外,恒大集团又承担了毕节市其他“六县三区”的帮扶工作,再无偿投入80亿元,共无偿投入110亿元扶贫资金,并派出2108人的扶贫队伍,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到2020年底帮扶毕节全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截至目前,已捐赠到位75亿元,已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90.5万人初步脱贫,大方县、黔西县、七星关区、织金县已脱贫摘帽。

2020年,恒大还要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12.5万人稳定脱贫。

2014年,万达集团开始包县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创新推出长、中、短期结合,教育、产业、基金并举的扶贫模式,总捐资投入23亿元,建设“产业扶贫基金”、“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三大扶贫项目。创造“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全县3.38万贫困人口脱贫。

丹寨万达扶贫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每年分配5000万元。对鳏寡孤独、重病重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兜底帮扶,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

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帮扶丹寨的核心项目,捐资13亿元建设,建筑风格苗侗特色,配套建设四星级酒店、会议中心、锦秀剧场、多厅电影院、儿童娱乐等设施,引入丹寨特色的民族手工艺、苗侗美食、苗医苗药等内容,打造一站式苗侗文化体验。2018年游客超500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收入超37亿元,帮助1.28万贫困人口增收。

不同于大多数企业捐款捐物、间接参与,碧桂园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即通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并力推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新路子。2018年,碧桂园正式将扶贫事业确立为集团主业之一。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迄今为止,碧桂园扶贫帮扶项目已涉及16省份57个县(市、区),其中整县帮扶全国9省14县,聚焦33.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推进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4+X”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2020年,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凝聚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在探索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方面已有许多创新实践,让贫困地区优势资源与市场接轨,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不再返贫,成为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沐鸣4主管工资_UP主发力,B站怎么带动年轻人做公益? MID蜜得创益专访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


我们希望除了资金上的支持,也能通过互联网、通过视频和直播这些媒介,去推动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   采访|刘格花 撰文|高凯欣刘格花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B站联合美丽中国策划了一场“读书等身”公益活动,邀请公众为乡村学校捐书,UP主们每发布一支“读书等身”话题视频,B站就为美丽中国项目学校的孩子捐出一本书,最后共捐出11697本。   活动当晚,B站上众多学习类UP主都发起直播活动,包括近期“火出圈”的刑法老师罗翔和朱一旦等,他们介绍了《忏悔录》、《海子的诗》等好书。B站根据站内投稿,还产出了100本优质图书组成的书单。


企业做公益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公益组织又该如何合作?蜜得创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经典三问,对话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   文章结尾,MID蜜得创益CEO刘敏及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郐颖波将对此公益案例进行点评,不要错过。


1

  MID:本次“读书等身”活动是如何策划筹备的?效果如何?   杨亮:举办读书活动,首先是因为在B站有一个新的文化圈层,就是读书分享,这个圈子里的UP主,专门记录自己读书、看书、拆书的心得。当我们去了解这个圈层后,发现看别人读书,也很有意思。这类读书视频也并不是UP主举着本书,逐字逐句地念给你听,而是将书籍本身的大致内容、语言风格、以及自己的感悟以聊天的方式与网友进行分享。一则视频的长度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一次大约可以分享2-3本书。不少网友在找到与自己读书口味差不多的UP主后,就按照其直播中的书单进行阅读,反而节省了不少自己选书的时间。   这样的圈层让我们很惊喜。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大家都喜欢打游戏、追星,主播带货。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人看书、分享书的。我们就觉得应该去体现视频这个工具不仅可以用来娱乐、消磨时间,而且可以获得知识、文化,交流思想。这就是我们举办读书活动的初衷。   而且正巧世界读书日来了,我们就想在这个日子做一个读书公益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圈层来。   整个活动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站内发起了读书投稿活动,其次是在4月23日当天邀请了众多文化知识名人进行直播,最后是和公益相关的部分,我们向大理巍山哔哩哔哩美丽小学,以及美丽中国大理地区项目学校捐赠图书。


前期的读书投稿活动和读书日直播中,哔哩哔哩美丽小学的师生也都参与到了其中。他们不是被动地作为公益的接受对象,同时也在主动地参与到公益的建设中。在捐书的方式上,我们将阅读和公益做了一个结合。B站用户在活动期间每上传一支读书相关的视频,B站就会代表投稿者,向学校捐献一本图书。最初预定的目标捐赠量为10000本,最终超额完成了。


读书日的活动上线后,包括三联、书单、读库在内的文化媒体,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央视主持人、明星艺人,以及B站的众多UP主像罗翔、朱一旦、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陈睿等人,都参与到了投稿和直播中。根据站内投稿,我们还筛选出了一份B站用户最喜欢的TOP100阅读书单。   MID追问:策划过程中是否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如何克服?   杨亮:是不是困难的,要看从哪个角度理解。从读书本身这个行为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因为爱读书、喜欢书籍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参加我们的活动。一切都是自发的。我们也没有流量的目的、没有商业上的目的,因为读书本来就不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爱好,所以没有特别困难的地方。   但从细节上来说,还是有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比如不同读者的情况不同,特别是对于乡村儿童,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合适他们。在活动策划阶段,我们就和美丽中国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沟通,来了解这些乡村学校对图书的实际需求。最后我们捐赠给学校的书籍,是和美丽中国共同筛选确定下来的,参考了专业儿童阅读机构的推荐书单,兼顾了各学校师生的图书需求。

2

  MID:为什么会选择和美丽中国这样的公益伙伴合作?企业和NGO如何才能和形成可持续的合作?   杨亮:公益是一个很庞大的领域,大概在去年我们初步决定,要在教育公益这个领域做些努力。但在这个领域,我们是初学者,和成熟的教育公益机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公益机构。一方面是看双方是不是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并且愿意携手解决相同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看机构在这个特定领域,有没有解决该社会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度,同时作为企业,也要考虑我们自身的资源,能不能更好地帮助机构去实现公益的目标。最后综合评估下来,才选择了和美丽中国合作。   就自身来说,在教育公益的这个方向,人和内容还有技术是现阶段我们可以发力的地方。理论上来说,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无差别地,将内容传送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另一方面,视频是当下时代最直观生动形象的内容传播形式,而我们站内有大量的UP主,正在通过视频分享知识;也有大量的用户通过直播、视频来获取知识。这个群体正在快速崛起,我们的数据显示,2019年B站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突破了5000万,是2019年高考人数的5倍。


正因为我们具备了这种创作和传播内容的能量,我们才希望除了资金上的支持,也能通过互联网、通过视频和直播这些媒介,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所以我们觉得,只要大家目标是一致的,是朝着“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个目标走的,我们就有持续的合作的基础。但无论是美丽中国,还是B站,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项慢事业,需要真诚与耐心,不能急于求成,不求一蹴而就。

3

  MID:读书日活动对于B站的品牌传播和公益影响力有何启示?未来会怎么做?   杨亮:在读书日活动结束后,陆陆续续有一些公益机构找到我们,希望与B站达成合作。其实我们非常鼓励公益机构来入驻B站成为我们的UP主,为B站的年轻人带来更多有意思有积极影响的正面内容。如果我们能够用好B站这个平台,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那么中国的公益未来会发展得更好,也更能获得社会的关注。


MID追问:B站公益的定位是什么?公益传播思路又是什么?   杨亮:十九大的精神里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联合国也在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把“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作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B站的公益聚焦在教育领域,这不仅和我们的业务本身有相关性,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去年6月26日是B站成立十周年,我们与美丽中国携手,在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资助了一所“哔哩哔哩美丽小学”,这是一次在保持公办学校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   未来,我们将结合B站作为一个开放的泛教育资源类平台的优势,更好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助力农村教育进一步提升,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比起让社会大众知道B站做了什么,倒不如从老师和孩子们的口中知道我们究竟帮到了什么,后者更让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MID点评  
刘敏 蜜得创益CEO   发动1万个用户上传短视频容易吗?其实非常难,尤其是“读书等身”这样相对严肃的主题。那B站是如何做到的呢?毫无疑问,B站和合作的公益组织美丽中国的影响力是两大基石,但更重要的是,活动形式的设计:用户每上传一个读书有关视频,b站就代表用户捐赠一本书。这个互动配捐设计一再被使用,但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原因何在呢?   《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总结过人类努力的四条重要法则,称为“宜家效应”:   1、我们对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仅给它带来改变,也改变了自己对它的评价;   2、付出越多,产生的爱恋越深;   3、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估计过高,这一偏见深入骨髓,误以为别人也和我们的看法相同;   4、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就不会感到过多依恋。   如果以“宜家效应”来看,公益互动配捐的关键在于,难度要适中,太容易,无感;太难,付出巨大的努力都不能成功,用户就会远离。“读书等身”的设计是符合这个原理的,B站的流量放大了用户上传视频的影响力和成就感,是其中的关键力量。这也是为什么相同的形式,不同的平台效果差距很大的原因。  
公益大咖点评  
郐颖波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   时代犹如疾风,每天每一秒,飞速变化;   世界犹如海洋,前浪推后浪,连绵不绝。   B站诞生不过11年,已经是当下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成为年轻后浪们的集散地和代名词。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迅速破圈。一夜之间,互联网分成了“前浪”和“后浪”两大阵营,掀起了一场关于“年轻人”的大讨论。   不过更值得笔者关注的是,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B站联合美丽中国策划了一场“读书等身”的公益活动,邀请公众为乡村学校捐书。B站的众多UP主像罗翔、朱一旦、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陈睿等人,都参与到了投稿和直播中。一个每年可以影响五千万人的公益B站是被众人所乐见的,企业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对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自身成长进步中的关键一环。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泽被后世,应以德为本,功、言并举。疫情肆虐,唯爱长存,希望公益能够点燃每一个年轻人,让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目光所及皆是美意。正如杨亮所说,“如果我们能够用好B站这个平台,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那么中国的公益未来会发展得更好,也更能获得社会的关注。”创益圆桌派

沐鸣4官网_关爱事实孤儿 “圆梦天使计划“走进儿童村

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以下简称儿童村协会)将这一天确定为中国SOS儿童村开放日。

在开放日来临之际,趣头条“圆梦天使计划”项目走进了中国成都儿童村,助力“我想有个家”——三区三州孤困儿童救助项目。

晓豪和晓勇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你看我的遥控赛车开得多快,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开大车”,晓豪对晓勇说,眉眼间洋溢出难以言喻的快乐。晓勇在旁边,指着心爱的磁力拼接地图,拍了拍晓豪的肩膀说:“将来你可以开车带我,我们一起去旅游。”

在趣头条“圆梦天使计划”的帮助下,6月22日这天,兄弟俩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一个遥控赛车和一张磁力拼接中国地图。男孩在小时候都有一个“赛车梦”,也都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尽管对于他们来说,要实现这个梦想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但好在一路上充满了善良与善意,梦想始终激励着他们勇敢向前。

爱与梦想诞生的地方

成都市营门口花照壁,这条诗意的街道上,坐落着一个大院,被当地人叫做“儿童村”,这里就是晓勇和晓豪的家。这里聚集了那些失去家庭关爱的孩子们,并以家庭、村落的形式抚育着他们,儿童村也由此得名。

这个儿童村的全称是“中国成都SOS儿童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签署国际合作协议在成都落地的孤儿救助项目。自1997年开村以来,成都儿童村持续接收来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地,6岁以下的事实孤儿,采取家庭抚养模式管理、抚养、教育这些孩子,从而使孤儿重新获得母爱和家庭的温暖。至今已有257名曾经失去父母的孩子在这里生活、学习。成都儿童村的大院里有15幢砖红色二层小楼,每幢小楼中住着一个大家庭,一个“妈妈”带着7、8个孩子,在每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用心地照料孩子们的起居,用力地托起孩子们的梦想。

以拥有一位全职SOS妈妈的家庭形式抚养孤儿,是SOS儿童村独具的特色和创举。孩子们能得到稳定的家庭照料和教育、丰富的课外文艺体育活动和培训,充分的学校教育以及适当的社会适应性训练。所有这些教育资源目标一致,就是要让这些孩子成年后可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成为健康积极的社会生活参与者。

儿童村为孩子们提供了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环境,而每个家庭的“妈妈”则带给了孩子最坚实的精神力量,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逐渐引导他们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第一批孩子的而立之年

左左和小青是97年第一批来到成都儿童村生活的孩子,在儿童村生活了十二年之久,随后陆续踏入社会,现在都即将迈入而立之年。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儿童村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和改变。

左左来自四川绵阳,父母在他3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去世,在当地民政局的帮助下,他进入了成都儿童村。自幼遭遇的变故,并没有让左左的生活染上悲凉的底色,相反,在一路以来的成长中,他自认为是个幸运儿,身边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

在儿童村,左左的临时家庭共有7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四,孩子相处之间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感情和羁绊也随之加深。十二年的儿童村生活,虽然“妈妈”的角色不算稳定,但相处过的3个“妈妈”都很认真负责、关爱有加。

蒋妈妈是左左第三位“妈妈”,也是感情最深的一位。在面临成年后找到工作不得不离开儿童村,踏入社会之际,左左难免感到迷茫焦虑,是蒋妈妈给了他信心和勇气。“在成都,没有家人朋友的帮助,从村子到社会的转变,无论精神上还是经济条件上都太难了。很感谢当时蒋妈妈对我的帮助,她会鼓励我,也教会了我一些人生经验,让我学会了努力和坚持。”

后来在蒋妈妈和村长助理夏叔叔的帮助下,左左找到了自己的热爱的工作,同样喜欢汽车的他,在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11年。左左的而立之年,已经成家立业,在成都站稳了脚跟。他的下一个梦想,是要一个孩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小青来自四川宜宾,97年进入儿童村5号家庭,那时候她6岁。小青回忆起十几年来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依然心怀感恩。慈爱、严厉、呵护、期望,这被小青形容为有别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第四种情”。在“妈妈”和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小青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让小青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2007年,那时的小青正值16岁,遇到了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考。小青面对中考没有足够的信心,想和其他同学一起直接去职业高中上学,而“妈妈”却坚定地要求她参加中考。经过艰难的努力,小青中考平稳发挥,考了499分,但依然有可能过不了录取线。“当时我哭得撕心裂肺,以为不会再有希望了。妈妈就顶着烈日骑着自行车载我,跑遍了成都市内所有高中,最终找到唯一一所达到录取条件的学校。”

“妈妈”教会了小青要敢于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国内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小青的而立之年,来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法语,准备继续自己的学业。

两代人之间的梦想接力

2020年,成都儿童村已经开村23年,开始陆续迎来了第三批孩子,晓勇和晓豪就是其中两位。而左左和小青,作为走出儿童村的第一批孩子,他们仍然心系“故乡”,成为了村里弟弟妹妹们最好的榜样。

左左生活在成都,每月只要有时间都会回村看望蒋妈妈,逢年过节以及“妈妈”生日,负责号召其他兄弟姐妹回家,与寻常家庭无二。左左回村,一定还会去看看足球队的孩子。他对足球的热爱也是从儿童村开始。“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竞技性很强,在锻炼身体之外,还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我也一直鼓励村里的孩子好好练球”,左左对于表现好的孩子,会送他足球、球鞋。

这些年来,左左在汽车行业打拼,除了足球,他最爱的就是汽车。工作以外的空闲时间,左左习惯在趣头条看看资讯、刷刷小视频。6月1日,他在趣头条看到了一条关于“圆梦天使”的内容,而且恰好是号召网友帮助成都儿童村孩子实现儿童节梦想,他自然是要支持的。

左左认领了晓豪的梦想,因为左左曾经也是喜欢遥控汽车的小男孩。在礼物寄送前,左左也留下了一句鼓励的话:“男孩子最重要的是敢想敢拼,希望你好好学习、快乐生活,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

小青在离开儿童村后,一直坚持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儿童村工作。由于大学学的是英语语言学专业,小青主要负责为国际SOS儿童村总部、亚洲办和国内机构之间进行翻译工作。来到蒙特利尔后,小青计划与加拿大的儿童村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当地成熟的公益机制,为中国的儿童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得知成都儿童村与趣头条发起的“圆梦天使计划”后,小青也积极参与,认领了晓勇小朋友的儿童节梦想,为他送去了一个中国地图的拼图,鼓励他好好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可以走遍山川河流,看遍全世界的美景。

趣头条“圆梦天使计划”在微博共吸引了近2500万人次关注,2万趣头条用户参与了梦想助力,为18名孩子实现了儿童节梦想,每份礼物都附上了微博网友和趣头条用户的爱心留言。

“圆梦天使计划”的礼物抵达儿童村时,是成都最近难得的大晴天。当孩子们手上接过满载祝福的礼物那一瞬间,内心感受到梦想成真的那种喜悦溢于言表。这种喜悦和善意正是梦想接力的意义。

1984年SOS儿童村进入中国,三十多年来相继在天津、烟台、齐齐哈尔、南昌、成都、开封、莆田、乌鲁木齐、拉萨、北京建立了SOS儿童村,SOS儿童村的理念是“让每个孩子拥有有爱的家”。不仅仅是人道主义的传承,每个家庭、每位“妈妈”、每个孩子之间,都在践行着对真善美最纯粹的坚持。对于每位事实孤儿来说,儿童村不仅是家,更是人生梦想的起点。

沐鸣4主管工资_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 好的公益组织不会因疫情死去,坚守阵地必有明天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不是一个按传统思路出牌的公益人。采访之前他就叮嘱《公益时报》记者,千万不要写一大堆采访提纲给他,那样会让他觉得不自在,聊起来也不痛快。业界熟悉乔卫的人都管他叫“乔老爷”,许是调侃,许是尊敬,乔卫倒也不推不恼,就那么笑眯眯地应着。

6月4日下午6点,《公益时报》记者对乔卫进行了采访。他身着蓝色格纹长袖衬衣,灰色裤子,休闲随意。花白的头发,开朗轻松的笑容,随意自然的谈吐,时而在细微处表现出的细腻和亲和,很容易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乔卫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他是地道的北京人,打小住在芝麻胡同,熟悉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乔卫成为当年第一届大学生,学了工科。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在团委工作,兼做人才学、社会心理学等教学工作,在学校一待就是6年。1988年,调至北京团市委工作。2000年,调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兼任北京市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奥运场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对乔卫来说,他的人生转折发生在北京奥运申办成功之后,水立方场馆的筹建开始。这也是他继1993年在北京市团市委组建志愿者队伍之后,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2001年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大家都很高兴。很多侨胞希望能为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贡献一份力量。最后应广大海外侨胞的要求,经过北京市委市政府慎重考虑,决定拿出一座场馆来,交由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捐资共建,最终确定了水立方。该场馆扣除了规划设计等前期费用,建设的总资金是1亿美金多,按照当时8.3的汇率计算,相当于8-9亿人民币。

2003年7月间,北京举办了一系列庆祝申办奥运成功两周年的纪念活动,北京侨办也邀请了7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参加。不过,媒体的朋友们还都不知道,除了了解北京筹办奥运会的进展情况外,还有一个与海外侨胞相关的“重大消息”即将公布。他们只是被告知,15日晚上有重要采访活动,务必出席。

2003年7月15号晚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在各种“长枪短炮“的环绕下,乔卫和他的同事们很平静地介绍了捐资共建“水立方”的事情。最后,乔卫说:“下面请大家提问,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会回答大家所有的问题。“

让乔卫感到意外的是,现场回应他的并不是举手提问,而是,沉寂了几秒钟后,在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长时间的热烈鼓掌。乔卫这时候知道,这件事成了!

这场新闻发布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媒体记者问的最多的是捐赠人的名字如何体现?如何最大程度满足捐赠人意愿?乔卫说,他都一一耐心细致地予以了解答,因为他理解捐赠人的心情,也不愿辜负每一份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

新闻发布会刚开完,乔卫一回到房间,就有一位叫欧阳乐耕的日本华文电视媒体人揣着1000美金要捐给水立方。“我回来给我爸看癌症,身上就剩这么点钱,全捐给你。”

2004年12月24日上午十点,水立方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其后的几年间,乔卫四处奔走募款,也一次次见证了港澳台侨同胞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和爱心。

美国华人积极参与奥运志愿者报名(左二为乔卫)

 
多伦多华人为奥运捐款(居中者为乔卫)

 

2005年,乔卫陪同领导访问香港,在港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他的任务是在宴会开始时介绍水立方建设。乔卫讲完已经8点多了,服务员在门口站了一排等着上菜,这时突然有一个年轻的男服务员悄悄走到他身边说:“您刚才讲得真好!我也要捐款。”

为了不让出席活动的朋友们攀比,乔卫定过一个原则,活动现场只介绍情况,不接受捐款,因此他婉言谢绝。但小伙子误解了,以为北京只看得上老板的捐款。他把自己的身份证拿了出来,“我也是香港居民,为什么不能收我的捐款?”

看着眼前这张充满热情和真诚的面容,乔卫不忍再拒绝,便收下了服务员和他的另一位伙伴捐赠的共2000元港币,并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了临时收据,记下了他们的地址,回北京后,他很快就将正式捐赠收据寄回。乔卫不无感慨地说,那次香港之行让他感受到了港澳同胞的大爱,当年的一幕幕至今仍难以忘怀。

乔卫在北京侨办工作时留影

 

水立方的捐赠资金达到一定数额之后,乔卫主动给北京市委市政府写报告,要求监察局、审计局定期监察审计,每半年审计一次。他深知这里面每一分钱的分量,也担不起这份责任。

乔卫表示,自己对捐赠资金的审慎和严谨来自当年非典时期的工作经验和真实教训。2003年非典时期,乔卫以市政府特命全权代表的身份被派到北京宣武医院领导医院改建和救治工作,当时有一位侨胞捐了1000万,其中500万元物资,500万元现金。“最后人家一看捐赠明细不明白了:‘我捐了500万对吧’?我说‘对啊’!‘那你这支出去500万零2000是怎么回事?’”其实是这笔资金在帐上放了一段时间,产生了利息,最后乔卫将利息也都一并拨走了。

这件事给乔卫的印象很深——公益慈善捐款,一分一厘都必须经得起审查和考验。不过,也正是经过了这么一档子事,这位侨胞对乔卫的做事风格更加了解,原来说捐500万美金,后来改捐1亿人民币,捐赠额翻了一番。直到现在,他还在支持华侨基金会的公益慈善事业,堪称“铁粉”。

为了做到所有捐赠收支的公开透明,乔卫专门为水立方开通了一个专用网站,强调“跑掉一分钱就是丑闻”的原则。“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捐赠人的名字这上面都有,捐了多少钱列的清清楚楚。对于每一位捐赠人来说,能明明白白查到自己的这笔钱到帐,才会相信其他人的捐赠也都落到了实处。”乔卫说。

在乔卫看来,爱心不分大小,所以他始终不断地接收社会公众的小额捐赠。时任北京市领导也表示,“就算群众捐一块钱,你也得给人家开捐赠证书”。那段时间,乔卫做了很多小证书送给捐赠者作纪念,众人拾柴火焰高,水立方的社会募捐最终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完成的。

美丽的水立方

 

2008年1月,水立方落成后将正式举行测试赛,即当年的世界青年游泳锦标赛。那时,乔卫已经收到了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名港澳台侨同胞的捐款,总额达9亿4千多万元人民币。开赛之前,乔卫叫了五六个人专门跑去水立方,游了第一池子水。乔卫说自己那天很开心,游泳池的水质好到可以随便喝。

2009年7月,乔卫调任中国侨联副主席,从那时起,他分管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华侨公益基金会),2010年10月,乔卫担任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在他看来,与其他基金会最大的不同在于,华侨公益基金会的创立初衷是希望调动海外侨胞这支特殊的力量来支持国家发展建设。就公益事业而言,海外侨胞既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先行者,也是主力军之一,具有深厚的公益慈善认知和长期实践。华侨公益基金会有义务和责任团结这支力量,为推动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0年春天,乔卫视察北川中学援建项目

 

采访中,乔卫对《公益时报》记者说起了最让他自豪的两件事,一是精准扶贫,二是教育助学。

2018年,乔卫在扶贫攻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调研中发现,该群体中大约有60万左右是盲人。根据大数据分析,其中50万人属于通过手术可治愈人群。乔卫觉得,华侨公益基金会开展10余年的“光明行”公益项目刚好可以与此相结合,让贫困致盲性眼病患者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得到必要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和劳动。于是,中国侨联、华侨公益基金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共同发起了“精准脱贫光明行”行动倡议,在众多基金会的支持下,该项目自开展至今,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筛查与手术工作,为12万贫困患者送去了光明。

2018年7月,乔卫出席精准脱贫光明行 新闻发布会

 
2018年,乔卫在缅甸出席“光明行”揭盲仪式

 

再就是华侨公益基金会开展的“珍珠班”、“树人班”,吸纳那些学习成绩很好、但因家庭条件无法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的孩子,资助他们上完高中,截至目前已经帮助了7万多学生。‘光明行’和‘珍珠班’这两个项目我亲身经历,做的很扎实,效果也很好。我觉得很骄傲,也很欣慰。”乔卫告诉记者。

谈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公益组织的影响,乔卫不讳言会有一些公益组织会因此消失或死去,但他说相信那些真正好的公益组织不会死。

“公益组织要不忘初心,坚持做自己,始终坚守固有的、熟悉的专业和阵地,把它做好做透,你就不会有太坏的结果。比如,你的专长是给人治腿,你千万别想着,现在大家都治胳膊,我也得治胳膊去,那你就完了。一旦偏离了机构宗旨和使命,你就很容易迷失和错位。”

 

访谈

严格规范专项基金进退皆须表里如一

《公益时报》:近几年有些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陆续出现一些问题。您对旗下基金的管理如何?

乔卫:华侨公益基金会下设的专项基金,工作范围可以尽可能的广泛,只要合法合规,你做什么都可以。在运作过程中,我们也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但作为理事长,我有一个特权,这个权限可能跟大多数基金会设置不一样,就是我有一票否决权。我从不建议你的资金要用在何处,但我拥有否决你使用基金的权力。在我们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只要在你的章程之内,你愿意做什么事都行,但是,当我觉得你的资金使用与你的最初想法不一样时,那就必须拿下,你说什么理由都没用。

《公益时报》:那你就不担心人家说你这个理事长霸道,搞“一言堂”?

乔卫:我就是“一言堂”,不合适你就必须退出。每一个基金在设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工作章程,也是经过理事会认可的。但如果你在执行层面做两层皮的东西,偏离了最初章程的规定,那我划一个圈就清走了,这是我的自由裁量权。你想继续做,也有的商量,但你必须回到你原定的章程范围内运作。

我的基本原则就两条:第一,你的专项基金发展方向应该与我们最初设立的公益方向保持一致;第二,在执行过程中,你的执行人,包括我们基金会的人不能从中获得好处,这个好处指的是具体的经济利益。当然,民意的认可,社会的认可,这类“好处”我是大力支持的。

疫情是试金石好的公益组织依然具有生命力

《公益时报》:我注意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华侨基金会反应很快,从1月30号发出第一批资助,到目前为止已经28批了。在这次疫情的项目对接和工作执行层面,是不是也面临一些挑战?

乔卫:这次新冠疫情来势凶猛,确实也牵动着广大华人华侨的心。大概在武汉没有封城之前,大家就已经开始商讨如何支持抗疫。在此过程中,我明确了一个工作方向:只接受资金捐赠,不接收物资捐赠。

《公益时报》:为什么?

乔卫:我们基金会没有力量接受物资捐赠。疫情期间,即使在国内做物资捐赠都非常困难,海外途径就更困难了——海关、质检等等环节,不仅琐碎,而且风险高。

《公益时报》:这次抗疫你们捐赠的主要流向是?

乔卫:从资金捐赠角度讲,尽管我们有外币帐户,各方面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但还是有很多管制,还是很辛苦的。所以,这次我们基金会执行现金的过程当中,除非捐赠人有明确要求说要捐给谁,具体执行层面我们就都捐给前方指挥部了,在我国目前这种防疫模式下,只有政府主动性最强,也是直接掌握大局的。

这次疫情期间,华侨公益基金会执行了大约3个亿的捐款,不仅流程公开透明规范,而且一分钱管理费没收,我们是自己“搭钱”做,一线抗疫确实太不容易了。

《公益时报》:有业界人士梳理抗疫期间公益组织的表现,给出的综合分值比较低。你怎么看?

乔卫:分值低可能也有分值低的原因。因为这次抗疫完全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实际上只能起到弥补政府不足的作用。当政府主导非常完备的时候,公益组织能发挥的作用就不多。而且我觉得这次疫情中,公益组织在整个应对过程中并没有突破传统模式。

《公益时报》:还是老思维?

乔卫:对。很多公益组织似乎还想着——收到捐赠或拿到物资,对方领导出面搞个接收仪式之类的,最后新闻媒体做个报道,这个过程才算完整。实际上这种模式在当下的实际状况中已经完全不对路了,这时候,你不能还想着展示自己,你只需要想清楚的是,你能为抗疫一线做什么。

《公益时报》:今年的这场疫情导致国内经济整体受挫比较严重,一些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会不会也有一些公益组织死掉?

乔卫:一些公益组织在疫情中死掉是肯定的。因为有些公益组织成立之初就很勉强,目的就不是真正为了公益事业。但我相信,真正好的公益组织不会死。比如我们基金会,抗疫期间都没有扣捐赠管理费,我相信,如果我们遇到困难了,我的捐赠群体就会伸出援手予以支持和帮助。

问题的核心在于,公益组织要不忘初心,坚持做自己,始终坚守自己固有的、熟悉的专业和阵地,把它做好做透,你就不会有太坏的结果。比如,你的专长是给人治腿,你千万别想着,现在大家都治胳膊,我也得去治胳膊去,那你就完了,一旦你偏离了机构宗旨和使命,你就很容易迷失和错位。

未来中国公益道阻且长公益组织需提供个性化服务

《公益时报》:在华侨公益基金会工作了十年有余,你觉得公益好不好做?

乔卫:我觉得这跟社会背景有关。去年年底我们接连召开了几个会议,会上我表明了一个观点:从今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基金会工作将会面临许多现实困难。我提醒行业人士注意——如果去年年底之前我们考虑的主要是公益项目如何吸引捐赠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思考及其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应付未来的发展现实了。

《公益时报》:那你的观察是什么?

乔卫:我觉得公益组织可能需要学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公益时报》:比如说?

乔卫:比如说,你现在有20万想做公益,我来帮你设计这20万怎么用,如何做到既能产生社会效应,也能提升机构发展。说白了,无论是企业还是公益组织发展,以后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摆花架子,也不允许你拿着社会捐赠玩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就是要踏踏实实干。

《公益时报》:你可否对自己在华侨公益基金会的十年公益路做个自我总结和评价?

乔卫:老话说“修路、搭桥、治盲”是三大善事,这三件事我都做了,而且通过我们的持续努力,已经有12万盲人恢复了光明。要知道,一个人失去光明是多么的无助,能够帮助他们重新看到眼前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他们的生活得到质的改变,我觉得很自豪。

《公益时报》:你如何看待未来中国公益发展之路?

乔卫:我觉得可能还是在激发民心吧,当大家都觉得这个事应该做的时候,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捐赠人就都有积极性;当大家都觉得这事与我无关的时候,所有的人也都没有积极性。

《公益时报》:那谁来激发呢?

乔卫:这是个大的社会问题。有关中国公益组织的未来发展。我比较认同理性经济人假设,认同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维茨提出的激励相容理论。就是让你的个人努力方向和你团队的努力方向保持一致,这个制度设计好了,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从本质上来说,我觉得中国未来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可能还要仰仗于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共同关注。当民间个体并没有感受到公益组织带来的好处和便利时,更多时候会觉得这种组织可有可无,存在感很弱,只有公益组织的能动性真正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整个社会,惠及到更多民众的时候,他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被普遍认识和接纳,公益组织本身也才能得到蓬勃的发展。

沐鸣4待遇_好未来捐赠8000万在线课程,虚拟资产捐赠的价值究竟该如何确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伊始,全国的中小学开学被按下“暂停键”。全国2.65亿中小学、1600万名老师集体“上线”,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为响应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校师生的教与学需求,最大程度帮助各地学生“停课不停学”,1月26日,好未来教育集团设立1亿元抗击疫情专项基金,其中2000万元直接捐赠给武汉市慈善总会。

另外8000万元用于教育专项,主要包括:为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疫区中小学免费提供直播平台和技术支持;为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疫区线下培训机构提供线上直播授课解决方案;为湖北全省和全国其他疫区不能正常开学的学生推出校内同步免费直播课。

五个月过去了,这笔1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项基金落实得如何?好未来口中价值8000万元的教育专项具体做了什么,是否真的价值8000万元?互联网时代,这种虚拟资产捐赠的价值究竟该如何计算?好未来设立抗击疫情专项基金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公益与商业逻辑?《公益时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好未来表示8000万元教育专项已全部落实

2020年春节,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多地相继发布延迟开学的通知。

为全力以赴配合支持各地教育部门部署‘停课不停学’工作。好未来教育集团紧急设立1亿元抗击疫情专项资金,一方面积极助力疫情愈发严重的武汉地区,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帮助湖北及全国疫情地区的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据好未来相关负责人介绍,2000万元现金已于1月26日中午直接捐赠给武汉市慈善总会,用于采购医疗物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收到这笔捐赠后,当即设定专户,并已经依法依规、统一规划的使用。另外8000万元教育专项基金截至目前已全部履行承诺。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告诉《公益时报》记者,这8000万元教育专项基金具体落实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为中小学免费提供直播平台和技术支持。

好未来智慧教育已在全国595所学校免费完成在线直播教学系统部署及教学培训服务,服务老师3万余人,覆盖学生46万人。

与此同时,好未来集团也非常关注疫情中被学业繁重、压力较大所挑战的高中。智慧教育等板块专门为山东、河南、福建、重庆、四川、湖北等24省(直辖市)共超过170所高中提供了高中教学公益驰援免费课程,并引进好未来的课程和答疑服务。

第二,为全国各地线下培训机构提供线上直播授课解决方案。

4月前,全国所有教培机构都可以免费使用好未来直播云的线上教学系统。同时好未来开放平台的合作伙伴还可以享受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运营陪护等免费支持。目前已帮助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10个地级行政区、4万多机构和学校的14万名老师,覆盖超过千万级学员人数、累计在线授课数千万小时。

第三,为不能正常开学的中小学学生提供校内同步免费直播课。

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向全国用户提供免费直播课,从周一到周五与校内时间同步,课程涵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部学科。免费直播课自推出以来,每天观看直播课的学生超过6000万人次,从北部的新疆到南部的海南岛,从中部的河南到西部的云贵,覆盖全国各地。

为了让不同区域的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好未来教育集团旗下学而思培优联合学而思网校为每个地区学生免费提供专属本地化课程,截至目前学而思培优本地化的“抗疫免费课”已经覆盖全国各分校数百万学生。

“疫情若不止,好未来的公益驰援行动就不会停。”好未来相关负责人说。

虚拟资产公允价值应如何计算?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1亿元抗击疫情专项基金已经全部履行承诺。

这就意味着,除去2000万元的直接捐赠,另外所提供的直播课程、直播云平台、技术支持、线上直播授课解决方案等产品及服务就价值为8000万元。

那么,这8000万元是如何计算得出的呢?

好未来相关负责人告诉《公益时报》记者,这8000万元是根据人员、物资的投入成本以及市场销售价格等综合评估得出。

那么好未来单方面的计算究竟是否合理?有没有一套公允的计算标准呢?

如果这些虚拟资产是捐赠给了社会组织,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民非制度》)的规定,是有计算方法的。财政部刚刚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更是把电商平台等因素纳入其中。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第一、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来确认公允价值。市场价格一般是指取得资产当日捐赠方自产物资的出厂价、捐赠方所销售物资的销售价、政府指导价、知名大型电商平台同类或者类似商品价格等。

这其中,将“知名大型电商平台同类或者类似商品价格”作为确定市场价格的一种方式,是《解释》首次提出的。

根据这一规定,类似如果好未来的这种虚拟资产捐赠就可以比照类似的教育类APP或者教育类的互联网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合理。

第二、如果跟其它教育类电商平台或教育类互联网企业的产品不好类比的话,按照《解释》规定,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估价。那么,第三方机构如何进行估价?

深圳市君合信财税服务机构总裁胡绵鹏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专业评估机构通常以捐赠人开发相关知识产权的支出为基准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存在,按照《民非制度》规定,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劳务捐赠是不予确认的,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在胡绵鹏看来,从法律法规对捐赠的定义来看,无偿提供服务不能认定为捐赠。企业因无偿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支出应作为企业费用列支。

第三、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通过以上方法还无法确定公允价值怎么办呢?《解释》规定,应当设置辅助账,单独登记所取得资产的名称、数量、来源、用途等情况,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留待以后能够计量的时候再予以确认。

目前好未来是通过自主执行的方式,将直播课程、直播云平台、技术支持等免费给学校、培训机构去用。那么,如果将这些捐赠给慈善组织,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评估这部分价值呢?

胡绵鹏告诉《公益时报》记者,互联网公司如果将相关免费在线课程、直播云平台、技术支持等知识产权捐赠(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给慈善组织,由慈善组织设计公益项目无偿向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学生提供授课,可以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后,按照评估价值确认捐赠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互联网公司将知识产权捐赠给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司将不得再使用相关的知识产权,慈善组织在使用相关知识产权开展公益活动时,可以适当展示该课程捐赠人,但应当消除课件中与捐赠人相关的标识、商标等信息。”胡绵鹏强调道。

公益背后的商业考量

实际上,由于好未来的8000万元专项基金并没有通过慈善组织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进行捐赠,并不能获得捐赠票据,也就不存在受捐方确认价值的问题,也享受不了税收优惠。那么,好未来为什么仍然选择这样做呢?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出于公益性与市场性的双重考量。

不同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具有双重属性——“公益性”和“市场性”。也因此,教育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承载着教育的公益职能,即对公立教育体系的有益且重要补充。

图中女孩儿叫阿依玛尔·努尔兰别克,家住新疆吉木乃,是喀尔交镇牧业寄宿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疫情的缘故,她第一次接触了在线课程。

 

疫情期间,好未来选择设立亿元抗击疫情专项基金的行为,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机构负责人看来,是公益先行打响口碑的有效尝试。“整体来看,好未来的策略是公益先行打响口碑,快速反应转型线上,推出原时段、原老师、原内容的线上课程来保证用户体验,减免线下用户流失,这其实是应对疫情危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好未来选择此时整合自身资源,为全国学生提供免费课程,助力“停课不停学”,此举既是公益,也在于抓住几乎是零成本获客的窗口期,推广旗下业务,在市场的急剧扩张中站稳脚跟。

这样做的并不仅仅是好未来。1月27日,新东方集团宣布,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00万份新东方在线春季班直播课程,并免费赠送英文分级阅读读书卡,学生可在新东方分级阅读APP“东方小书童”中阅读2000多册原版英文分级读物。

推出一些面向疫区的免费在线课程几乎成了互联网教育、培训企业共同的选择。

对于教育机构这样的捐课行为,有业内人士认为,教育类企业做慈善是真,但能够取得公益和商业的双赢也是真。

“的确,免费赠课既能拉新又能在特殊的窗口期培养用户习惯,因此各个线上机构反而很乐于这种‘赔本买卖’。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低成本获客的好机会,我们不做就会被同行抢走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机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

沐鸣4招商登陆_聚焦青年社创力量 2020年ABC社会创新挑战赛成功举行

6月7日,由ABC美好社会咨询社主办的2020年第一届“ABC社会创新挑战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聚焦“将好的idea,变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好方案”,吸引了来自知名高校学生、企业在职青年以及本身正在尝试社会创新行动者的参与。

在来自大赛志愿者、培训老师、其它合作媒体/社会组织的支持下,挑战赛共计收到 124份作品,每份作品背后,都凝聚了个人/团队对某个社会问题的长期、深入的洞察,而思考出的解决方案。

ABC邀请了来自社会创新一线的实践者为参赛选手进行分享,嘉宾们分别从自身社会创新的经验,对参赛的选手进行培训。

在选手作品的指导与筛选上,ABC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公益、社会创新等机构的嘉宾担任大赛评委,最终从124份作品中筛选出前六名。他们分别是“FreshPack、小葫途、救食者联盟、后生价值、人生摆渡者、宜适宜家。”

值得强调的是,这次大赛的策划与执行团队由ABC志愿者与ABC全职团队共同完成,其中ABC志愿者在本次大赛的发起、策划和执行上都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一灵活的志愿者合作模式,也使得本次大赛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从idea到团队搭建,再到大赛整体的策划与执行能够顺利推进。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简称ABC)作为一家通过汇聚、引领、发展专业志愿者为公益事业提供咨询、研究、与影响力投资顾问服务的社会企业,在长达11年的发展中,同样也关注青年志愿者的成长,而这正是ABC举办这次大赛的初心所在。本次社会创新大赛的顺利进展,还得益于ABC在长达11年的过程中,与志愿者所长期探索形成的灵活用工模式。

沐鸣4招商网址_“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站”将陆续投入使用 助力北京核酸检测

6月28日,多用途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集防护工作站——“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站”被捐赠至北京天坛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并将陆续投入使用。

检测采样人员可以在相对密闭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站“中,通过袖套进行采样操作,与受检人员实现接触隔离。

这批工作站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计开发,伊利集团捐资定制。

自新发地市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北京全市开展核酸检测排查。正值高温酷暑,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汗水湿透全身,检测工作期间伴有中暑。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内缺乏现成产品的情况下,6月18日,中国红基会公共安全项目中心综合国内外现有类似设施方案,提出具备正压防护功能的“多用途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集防护工作站”初始设计,确定产品参数并绘制图纸,同时联系国内多家具备技术能力的生产企业筹备生产。

该“工作站”占地仅2平米,采用生物实验室级别的不锈钢密封箱体、钢制密封门、洁净新风、手套接口,工作站内具备10-15pa微正压、冷暖空调和外倾角工作窗,有效组织外部气流进入。每台工作站综合成本约为3万元。在保障医护人员健康与安全的同时,提升检测采集工作舒适度。

6月26日,首批多用途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采集防护工作站运抵两家受赠医院,并被正式命名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站”,从概念提出到完成生产用时刚好一周时间。

据了解,伊利集团还为每所工作站配套捐赠伊利营养产品,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沐鸣4招商注册_助力公益慈善学历教育,“敦和·菡萏行动”二期招募启动!

项目背景   “对于我国的慈善事业,就发展规模来说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我一直说它同时存在着‘梯级滞后’的现象,即:从社会总体看,我国慈善事业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从慈善行业看,慈善文化滞后于慈善组织的发展;从慈善文化看,慈善研究、慈善教育滞后于慈善传播。”   ——敦和基金会理事长陈越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慈善教育不仅是内容的传授、知识的传递、行为的规范,更是通过慈善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是本源与根基,是人们对善与美的思考和价值探索。   国内高校慈善教育虽然起步晚,恰有机会吸取各方经验,希望在秉承“慎思、明辨、笃行”原则的基础上,保持灵活、开放和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能与国际接轨和对话的道路。   针对国内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无法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问题,敦和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了“敦和·菡萏计划”,旨在推动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提升公益慈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结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公益慈善学历教育院校的实践反馈,发现我国公益慈善学历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公益慈善相关专业未纳入本科/研究生的招生专业目录,导致慈善教育在教育体系内的资源获取受到限制;公益慈善行业的社会认同度整体偏低,学生兴趣/专业认同度有待提升;公益慈善类的实习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与教学实践脱离等。   菡萏行动作为菡萏计划的一部分,将直接触及高校实施慈善教育项目的内部各个主体,包括教学、课程、教师、学生。找到并支持有积极意愿探索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的高校,重点以资金支持、搭建知识和交流网络、建立共同体、链接行业资源等方式,从资助视角实施干预,促进公益慈善行业人才需求和高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
菡萏行动”二期招募启动   经过菡萏一期的探索,我们决定于2020年6月29日正式启动“敦和·菡萏行动”二期的项目招募,并将合作周期从1年调整为最长3年,以更合适的周期促进慈善教育在中国的演变,诚邀致力于探索/推动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的全国高校,加入“菡萏行动”。   招募对象:面向已经开办或有意愿新设立公益慈善相关的学位/专业/培养方向的院校(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类、社会学类等),拟新合作3-5所院校   项目内容:国内高等院校围绕公益慈善学历教育进行的优化或探索方案   项目周期:最长可申请的合作期为3年   项目金额: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助  
项目支持   资金支持:获得资助的院校可获得最高50万元的资助;   社群交流:邀请院校加入致力于公益慈善学历教育的专业群体,与慈善教育工作者、实务伙伴、专家学者等共同交流,联手合作;   专业反馈:得到国内外公益慈善教育领域的专家反馈与互动;   前沿动态:获得公益慈善教育的前沿信息及研究动态,“敦和·菡萏计划”其他资助版块的优先合作机会,如菡萏圆桌、高端论坛等。   资源拓展:获得在主办方媒体资源宣传推广的机会,促进院校师生建立起与公益组织的连接。  
申报流程  
招募及访谈   2020年6月29日-8月31日高校在线申报项目,项目组电话访谈  
尽职调查   2020年9月项目组实地走访  
秘书处评审   2020年10月中旬  
专家评审会   2020年10月下旬申请方现场答辩  
结果公示   2020年10月底资助名单将在线上宣布,申请方将收到官方邮件通知入选结果  
协议签约   2020年11月-12月  
项目实施   2021年初开始实施  
申请步骤   步骤一:   手机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请填写敦和·菡萏行动(二期)申请意向表,提交后,方便双方更好地建立联系;https://shimo.im/forms/RdtxHXVrjDkdXDHj/fill   步骤二:   建议登录敦和基金会官网查看“敦和·菡萏计划”专题页面,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申请书和预算表;(建议通过PC端下载文件)   步骤三:   填写完成后,请将材料发送至邮箱,投递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17:00。   handan dunhefoundation.org   如有疑问,可致电敦和基金会工作人员   联系方式:010-82366201 0571-87609825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00   “
菡萏计划”一期项目进展   2019年3月,菡萏行动一期通过公开招募,获得很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和申请,最终与国内9所大学达成了为期一学年的合作。   从合作内容上看,分别对应了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课程-学生;论文-实习-讲座。其中,【课程建设】【学生实习】的关注度和高校投入度最大,在入选的29个子项目中,围绕实习和课程的占48%。   此外,52%的资助内容与【实务和实践】相关,可见当前高校开展慈善学历教育的迫切需求点。在菡萏行动的支持下,多所院校以实务工作坊、讲座等形式加强了实务课程和师资力量。   深圳大学公益创新专才班开展了“公益+科技”实训营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工专业设立了针对学生实习的“菡萏·优秀实践奖”,建设10个公益慈善领域实习基地;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以“青椒计划”支持青年慈善教师的成长;福州大学基于本地慈善史及慈善传统,在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中开设了《福建公益慈善的传统资源与当代运用》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本地慈善传统和资源及其转型发展,并结合实践思考传统公益慈善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等。   过去一年,敦和基金会在开展院校资助的同时,还委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针对国内高校的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实践展开了相关研究;与部分国际公益慈善教育的专家学者及网络建立了联系;举办了2次菡萏圆桌,分别围绕“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与校社合作”、“MSW公益慈善教育与实践创新”2个分议题开展聚焦研讨;启动了聚焦于高校公益慈善通识教育的“敦和·善识计划”。   这些工作帮助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了推动公益慈善学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变革,其过程是缓慢的,需要足够的耐心资本、创新空间以及行业联动。  
关于“菡萏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88条指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   “敦和·菡萏计划”是敦和基金会响应《慈善法》,针对国内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无法满足公益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问题,于2019年发起的系统性资助项目。“菡萏行动”是“菡萏计划”的核心内容,以有意愿/已经开展公益慈善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为资助对象,通过支持院校在慈善学历教育中的多种探索,以促进该议题的实践变革。   例如:支持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需求,完善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方案、优化慈善人才培养计划等;在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多个环节的欠缺之处进行变革。最终推动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提升专/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慈善教育,提升公益慈善人才的专业性,促进该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和生态体系不断改善。   此外,菡萏计划还包括3个板块:   菡萏报告:资助公益慈善学历教育领域的深度研究,以促进该议题的知识沉淀   菡萏论坛:资助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论坛,以集合影响力的方式促进问题的缓解   菡萏圆桌:资助现有开设公益慈善学位/专业/方向院校的代表们定期研讨,以提升该议题在院校之间的沟通成效  
主办方简介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简称“敦和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5月11日,是一家资助型基金会,2019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敦和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深耕于文化传承、公益支持、慈善文化等领域。   成立至今,敦和基金会参与发起/支持基金会发展论坛、方德瑞信公益筹款行业培育平台、资助者圆桌论坛、公益慈善学园、公益行业评估支持平台等公益平台;发起并共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支持创办西湖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策划实施“菡萏计划”、“优才计划”、“竹林计划”、“莲子计划”、“善识计划”等一系列品牌项目。

沐鸣4注册主管_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第五届创投戈壁行·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正式启航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共青团要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6月27日下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创动力”公益基金发起人李慧娟女士,创投戈壁行赛事主席陈维伟先生,AIIES青年才俊代表潘安南女士与历届戈友共聚一堂,按下手印,见证第五届创投戈壁行·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正式启航!  

左起:创投戈壁行赛事主席陈维伟先生,AIIES青年才俊代表、“华欧民康”创始人潘安南女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创动力”公益基金发起人李慧娟女士,寻路魔创创始人李程先生  
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同征戈壁,为青少年赋能
致敬先行者,争做追梦人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第五届创投戈壁行·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也将在这天开启征程。本次出征,响应拓荒创业的时代号召,时代先锋从这里开启新篇,用自己的创业故事为戈壁精神代言。   今年,第五届创投戈壁行·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为青少年赋能,一群15~29岁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将同征戈壁,他们怀揣着均衡创造力的使命,希望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改变中国的未来,他们坚信只有青少年拥抱均衡创造力,才能把21世纪世界引向更美好的未来!   陈维伟先生说,创业犹如戈壁行,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2020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磨砺,忍受着外部环境的洗礼,本次启航,AIIES青年才俊将踏上新的征途,在敦煌戈壁徒步108公里,并参与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课程。  
草根天使会会长、中国投资人户外联盟联席主席、戈创学院创始人、创投戈壁行赛事主席陈维伟先生  
“双效公益”助力青少年公益创业项目长远发展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并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青年是各类创业主体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代表创业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创动力”公益基金发起人李慧娟女士表示,青少年领导力双创营塑造创业人格,培育创业领袖,让青少年结缘创投战友,与创投戈壁行的宗旨不谋而合。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AIIES青年才俊拥抱均衡创造力,秉承AIIES2O2O第五届双效公益创富路演赛所倡导的“双效公益”理念,与金融、投资、科技等领域大咖交流学习,打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双效创富项目,用“双效公益”理念助力公益创业项目长远发展。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创动力”公益基金发起人李慧娟女士  
为无障碍行走,共建无障碍城市   创投戈壁行,还是一次关注深圳无障碍事业的公益行走。第五届创投戈壁行中,戈友每走一公里,深商公益发展基金都将获一元配捐,专门用于深圳无障碮事业建设。用行走的力量,支持更多人无障碍的梦想。  
左起:深圳商报科创新闻部主任钱飞鸣先生,创投戈壁行赛事主席陈维伟先生  
戈创风云录案例征集启动,共书戈友奋斗实录   戈创学院与深圳商报&读创联手推出特别报道《戈创风云录——戈创经典案例库》,即日起征集戈友创业故事,记录中国第一个户外体验式创业学院戈创学校的经典案例。  
左起:创投戈壁行赛事主席陈维伟先生,华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淑娟女士,深圳商报科创新闻部主任钱飞鸣先生  
戈创俱乐部成立,丰富戈友创投生态圈   启动仪式上,戈创俱乐部在侨城坊泰巢空间站挂牌成立。从2016年开始,创投戈壁行活动聚集了优秀投资人、创业者和各界精英,五年来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被称为“中国创投圈最值得参与的户外活动”。  
公益,不是有钱人财富的光环。
双效,是每个生命人性的光辉。   AIIES2O2O第五届双效公益创富路演赛自5月4日启动以来,便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目前已有百余个双效创富项目、上百名青年才俊参与海选,角逐初赛;45家双效公益示范空间鼎力支持,为青少年提供路演场地和项目辅导等支持,并定期举办路演活动及企业家分享会,为海内外青少年提供友好交流的平台和提升创业技能;百余名双效投资家参与投资,50余名专业双效导师为大赛提供专业辅导,为青少年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升创业青年的视野和创业能力,帮扶青年成功创业。   双效公益旨在宣扬公益精神与价值,发展助人成长的公益,悉心培育,精心呵护我们的青少年。AIIES将始终站在世界公益创新的前列,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着眼未来、汇聚资源,为青少年公益组织提供崭新的思路,搭建艺智教育和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孵化与发展。(作者: 深圳市上庠青少年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沐鸣4注册登录_社会应急力量 积极参与防汛抗旱工作


  社会应急力量转移受灾群众

■ 本报记者 王勇

当前,全国已全面进入汛期,极端天气频发,南方多地发生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同时,一些地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旱情严重。广大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和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以下统称社会应急力量)踊跃参与防汛抗旱,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应急管理部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从全面掌握情况、畅通信息渠道、有序参与救援和加强安全工作等方面,对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提出要求。

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通知》要求进一步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发挥好他们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的作用。

一是全面掌握情况。应急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社会应急力量人员构成、专业特点、装备技术、行动方式等情况,尤其是将城乡社区应急志愿者和救援能力较强、实战经验丰富、应急作风过硬的队伍掌握起来,加强工作指导,完善应急制度,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和遵规守纪教育,确保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力有序开展防范救援救灾工作。

二是畅通信息渠道。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完善灾情信息报送网络,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文化基础好、身处基层的人员担任信息员,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明确信息报送内容、程序、方法等要求,组织必要培训,落实保障条件,将灾情信息和执行任务情况报送应急管理部门;同时,及时共享灾情信息,指导社会应急力量根据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做好相应工作。

三是有序参与救援。相关地区现场指挥部要对进入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的社会应急力量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始终保持灾区秩序。要根据灾情组织指导社会应急力量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防灾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以及参与重点目标巡护、风险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人员搜救、物资运送、道路疏通、志愿服务等工作。要注意协调有关部门为社会应急力量开展抢险救援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后勤、装备等保障。依据《防汛条例》对完成任务突出的社会应急力量予以奖励。

四是加强安全工作。要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指导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社会应急力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演练,落实自身防护措施;严格按要求展开救援行动,杜绝盲目蛮干、冒险施救等现象发生,严防发生次生衍生事故;组织抢险救援行动前,要对灾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评估,明确紧急避险措施;建立安全员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安全规定的问题,确保安全救援。要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有关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社会力量积极开展

应急救援行动

实际上,已经有大量的社会应急力量在参与防汛抗旱工作。

6月2日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发生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共有148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引导蓝天救援队、菠萝救援服务中心等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抗洪抢险工作。

以广西为例,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6月以来,广西桂林等地持续遭遇特大暴雨侵袭,多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超警水位,恶劣天气导致城区内涝严重,引发地质灾害,造成道路中断、交通受阻、房屋损毁,大量群众被困,情况十分危急。

灾害发生后,桂林市应急管理局迅速成立“6.7”抗洪抢险社会救援力量联合指挥中心,协调多支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此次抗洪救灾,根据队伍技术特长和装备情况,按照工作任务对队伍进行分组,开展转移群众、疏通道路、运送物资等抢险救援任务。

6月7日,桂林蓝天救援队分两个梯队出动35人和14台车、9艘舟艇及其他救援装备,第一时间赶赴受灾严重的阳朔县,配合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展开转移群众、运送物资等抢险救援任务。

6月10日,广东救援辅助队进入阳朔县高田镇古登村,检查受灾情况及道路阻塞情况,协助转移受灾群众。

6月10日下午,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从昆明仓库转运1000个救灾箱、500个温暖包,运往平乐县、阳朔县、永福县,用于当地灾害救助。

据广西应急管理厅不完全统计,自6月7日至6月13日,蓝天救援队、爱新救援队、展卓航空救援队、兴旺机械救援队、三一重工救援组等多支社会应急力量出动一线救援人员210余人、后勤和协调人员114人,调用舟艇41艘、无人机3台、声呐2台、无线电对讲机80多部参与救援,累计参与转移被困群众2000余人,搜寻失联人员3人,转运救援救灾物资约12吨,疏通滑坡、坍塌道路27处。

据了解,还有大量社会应急力量活跃在抗洪抢险一线,在应急管理部门引导下,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力量协同作战,积极投身物资转运、被困群众转移、人员搜救等抢险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