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4客服_第十届(2020)中国社工年会即将举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防疫的需要,我们将自己隔离在家中。大街上不再有热热闹闹的人群,学校里不再有师生朗朗的读书声,小区里不再有街坊四邻的走动……仿佛一切都被封印。

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存在,我们是无法长期脱离社会关系的,但疫情又让我们无法和平时一样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面对这一问题,有一种职业在防疫期间因难而上——那就是社会工作者。

有人会问“社会工作者到底能做什么,在做什么?”习近平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

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活跃在社区、医院、隔离点,他们可能无法像专业医生那样在最前线应对病毒,但是他们正在与病毒造成的社会隔离作斗争,并竭尽全力保护更多的人。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全国已有20多万名社会工作者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提供服务,开通社会工作心理服务热线近4000条,热线累计服务200余万人次。

那么,社会工作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职业,社会工作者究竟是怎样工作的?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达到了怎样的水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5月7日,以“因为有你”为主题的第十届(2020)中国社工年会将为大家一一呈现。

本届年会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公益时报》社主办,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年会将以图文直播+视频录制+网络专题的方式进行。

为了全面展现社会工作在2019年的发展状况,向全社会推介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形象,年会将发布多个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

2019社会工作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

“2019年度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十件大事”将从政策推动、行业发展、职业评价、服务标准、机构设置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展示。

2019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2019年度“讲好社工故事”项目的20篇入选作品,将为大家真实客观地展现社工的实际工作情况。项目由《公益时报》社发起,历时8个月,收到各地一线社工稿件140余篇。内容涉及儿童、养老、医务、司法、社区等不同的专业领域。

2019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到了怎样的水准?

《公益时报》社针对在民政部门登记并注册不少于二年、实际开展业务二年及以上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展开了评选。

组委会从机构使命与实践、内部治理、管理与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对外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五个维度,综合机构自评、社会影响力评价及专家评审,并参考公示复核意见和建议,对报名机构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和审核,确定了“2019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名单。年会上,2019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将展示他们的风采。

2019社会工作的影像记录是否为公众留下深刻印象?

“美亚联创杯”第四届全国社工微电影大赛收到了来自26个省份的200余部作品。经专家评审,参考网络投票情况,由大赛组委会小组审定,最终确定了8个奖项的获奖名单。年会现场,获奖作品将于大家见面。

获奖作品内容涉及残疾人、养老、儿童青少年、农村、禁毒、社区服务、婚姻家庭、失独家庭、学校、反家暴、企业、社区融入、刑释人员帮教、司法、心理辅导、医务、灾害救助等众多领域。

2019社会工作者取得了哪些成绩?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壮大到怎样的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化水平,以榜样的力量吸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投身专业化服务,扩大社会工作行业的影响力,《公益时报》社于2020年1月3日启动了2019年度寻找中国最美社工活动。

经组委会初审、专家评审和终审,“2019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从来自15个省份的55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从来自31个省份的509名参选者中产生了“2019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最终获奖名单将在年会现场揭晓!

在对2019年的社会工作进行回顾的同时,年会还将启动全国医务社工人才建设项目。项目拟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医务社工人才优势,锻造一支医务社工与志愿者结合的专业队伍。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一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增加到145万人。社会工作者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身边,欢迎大家一起来了解社工,敬请期待第十届(2020)中国社工年会的召开!

(益文)

沐鸣4客服_民政部召开部管社会组织定点脱贫攻坚动员对接视频会议

为贯彻4月21日民政部牵头召开的第八次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精神,落实李纪恒部长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定点扶贫工作,4月24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召开部管社会组织定点脱贫攻坚动员对接视频会议。

江西省莲花、遂川两县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各自脱贫攻坚情况和扶贫需求,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6家部管社会组织介绍了去年参与定点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和今年的具体帮扶措施。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李保俊司长就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尤其是推进产业扶贫提出明确要求。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柳拯局长作动员讲话,对部管社会组织做好下一步定点扶贫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吕晓莉副局长主持会议。

会议总结了去年部管社会组织参与定点脱贫攻坚的简要情况,并强调指出: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前提,是摆在全党全国全社会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部管社会组织要积极响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召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尽职尽责落实好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民政部党组安排,按照李纪恒部长4月21日在第八次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担当作为、共克时艰,走在前、做表率。

二要进一步明确帮扶任务。各部管社会组织要根据两县扶贫需求,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需对接,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重点突出产业扶贫,坚持聚焦兜底保障,加强民生基础建设,尽快找准实施帮扶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三要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参与定点扶贫各方要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方式,加强管理服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定点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动扶贫工作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支持莲花、遂川两县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莲花县、遂川县有关部门同志,41家部管社会组织负责人共6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据中国社会组织网)

沐鸣4注册登录_立足社区探索“五社一心”心理援助模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调研督导“安心小屋”

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控组组长周宇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等一行赴武汉市塔子湖街道金桥汇社区“安心小屋”调研,就疫后心理援助相关工作进行督导。

金桥汇社区“安心小屋”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公益援建,立足社区,探索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力量和心理服务专业力量”等“五社一心”多方联动的模式开展疫后心理援助与常态化社会心理服务。

督导组首先参观“安心小屋”并在督导会议中听取“安心小屋”心理援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针对社会组织如何正确联动社区以及志愿者共同做好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防控组组长周宇辉在督导中强调,“安心小屋”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心理援助工作模式,新冠康复者及新冠病亡者家属是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疫后常态化社会心理援助工作。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形成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志愿服务相结合,优势互补、分层分级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常态长效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全周期健康服务,为疫后社会心理服务持久战做好准备;要用心用情关爱治愈患者,着力消除歧视偏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疫情阴影,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生活。

中社联派驻武汉第二批工作队国曼曼介绍,“现阶段安心小屋仍然是线上工作为主,线下工作为辅。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以示范服务、制度完善和模式探索为主,接下来项目将更关注赋能和培育当地力量,通过各种方式为当地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等赋能,促进理清各方联动机制,培育一支不走的社区心理服务力量,实现常态化社区心理服务。”

4月20日,首批“安心小屋”落地武汉市江岸区和东西湖区。自落地以来,“安心小屋”创新服务形式,以“社区安心云课堂”、1分钟心理微课、AI心理智能对话与测评、团体静观减压训练等,逐步完善科普宣传、文化活动、个案辅导、分级转介、智能自助等八大服务系统,为一般社区居民、受到疫情影响的重点人群和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助人者群体等开展分类、分级的有序心理援助服务。全国第二批30个“安心小屋”也将陆续落地各个省市,立足社区,为各类群体提供一站式社会心理服务。

 

链接

“安心小屋”发展时间轴:

1月27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动全国优秀社工以志愿者身份,通过线上方式“心理+社工+医生”参与武汉等地抗疫。

2月9日,根据武汉线上抗疫经验,在民政部有关司局指导下,总结编写《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指导各地线上抗疫工作。

3月3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系列指示精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起“心社联动送安心”行动,“心理+社工”,做好心理援助和社会工作服务,共筑安心家园。截止3月19日,在首期招募中,全国共有29个省市的800余家社工机构和心理服务机构报名。其中,有523家通过审核公示,纳入全国服务体系。

3月12日,《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修订后,发布第二版。

3月19日,“心社联动送安心”首批工作队赶赴武汉开展服务。

4月20日,首批援建的“安心小屋”落地武汉社区,立足社区的各类心理服务初步开展起来。

6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赴塔子湖街道“安心小屋”调研督导。

沐鸣4招商_数字赋能世界经济发展 云上共话丝绸之路合作 “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2020年“数字丝绸之路”云上高级研修班开班

6月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和陈江和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2020年“数字丝绸之路”高级研修班,采取“云上”方式在浙江大学开班。来自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名高级别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参加学习交流,共话“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陈江和基金会、浙江大学有关负责人出席开班式。   “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自2017年开展以来,已培养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47名“一带一路”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和中国法法律硕士;先后举办了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高级别政府官员、知名学者和企业高管。   本期研修班由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承办,聚焦数字赋能世界经济发展,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国际合作如何为各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等著名专家为研修班学员作专题讲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印尼国家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马来西亚通信和多媒体部等部门官员,阿里巴巴集团、美团点评、新华三集团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高管将与学员进行对话讨论。

研修班学员云上交流   “‘数字丝绸之路’云上高级研修班旨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商、学界精英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贡献力量。本期研修班的授课专家们将从理论、技术、实践等多个角度分析‘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机会。”陈江和基金会全球总裁张文好博士说。对于研修班首次采用网络视频形式,张文好希望学员们不仅能从专家们的真知灼见里获益,还能在参加研修班的过程中,体验新技术、新形式。


陈江和基金会全球总裁张文好在开班式上发言   陈江和基金会由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与夫人黄瑞娥女士共同创建。新加坡金鹰集团以可再生资源开发为基础,业务涉及林浆纸、棕榈油、特种溶解木浆与纤维素纤维、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目前,该集团资产总额已超过2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6万多名员工。作为非营利机构,陈江和基金会主要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和新加坡开展工作。自1993年开始在中国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以来,该基金会已在中国陆续捐款3.7亿元人民币。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王玉芝在开班式上发言​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王玉芝表示,在数字经济发展有关领域,浙江大学已形成独特优势,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和对外交流优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并发挥好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和研究机构的智囊作用,进一步开展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依滨在开班式上发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依滨表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的历史阶段,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有利于增进世界民众福祉、有利于为世界经济发展赋能。要持续深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打造相互赋能的国际合作新生态,携手共建合作共赢的“数字丝绸之路”。

沐鸣4怎么开户_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启动自然亲水教育项目关注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2020年6月5日,正值第49个世界环境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OTO水环境专项基金主办,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承办的2020自然亲水教育项目在重庆启动,包括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人和街小学、兼善中学、重庆自然介、成都根与芽等近20名来自重庆、四川、河南等地的中小学校老师、环境教育骨干参加启动仪式并交流分享自然亲水教育的经验。此外,参加培训的学员还将走进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现场学习自然亲水教育课程开发方法。


据悉,本次自然亲水教育培训项目,将以“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围绕湿地,聚焦生物多样性,为各地中小学校、环保社会组织、学生环保社团的优秀校长、教师和志愿者,提供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者师资力量培训。项目自发布招生通知以来,有近两百人报名参加培训。考虑到疫情的影响,项目最终选择了以重庆、西安、太原、南京四个城市为中心,鼓励参与者尽量避免长距离跨区域流动,并确定了来自11个省23个市的近80名中小学校校长、科学教师、环境教育从业人员于6月5日至14日先后在以上四个城市参加交流培训。   在未来半年内,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将在各自所在地、学校、社区等推动开展超过100场自然亲水教育活动,形成一批优秀的自然亲水教育教案供全国相关学校及组织学习,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生态环境教育教师能力建设,推动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助力区域水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提升校园师生和家长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沐鸣4注册主管_“全国爱眼日” 跨港通爱心扶贫助残活动在京启动

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由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北京跨港通世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办的爱心扶贫助残活动在京举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张雁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副秘书长徐钢、跨港通世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珏等参加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就业和脱贫压力进一步加大。引导和动员更多社会各界力量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是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跨港通将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计划在2022年底前为残疾人提供1500个实体店岗位,同时设立助残专区,由200个互联网客服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开店咨询服务,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


仪式上,北京跨港通世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70万元善款,用于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开展“爱的阳光”、“共享芬芳·共铸小康”巡演展览活动。为基层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基层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励他们发扬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此次爱心助残活动特邀全国多位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利用跨港通的平台优势,依靠新媒体传播优势,以直播带货的形式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优质农产品商户提供纾困方案,促进消费扶贫。同时,在跨境保税进口商品生活馆(京北会店)设置八个直播间,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直播平台。

沐鸣4待遇_疫情片语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生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唏嘘之余,良多思考。   •警钟长鸣   不论是食用或是接触野生动物,还是其他病变引起的新冠肺炎,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它的突然性、非预知性。究竟是量变引起质变,还是科技能力所不逮未能发现,都是对传染性疾病、公共卫生安全重视不足而致。疾病与科技是矛盾关系,科技克服疾病,疾病困索科技,矛盾运动促进医疗科技发展,这并不难理解。难的是认识到这种矛盾,始终把这种矛盾作为时刻的存在对待,此消彼长,科技不呈现,疫病就会呈现。对疫病永不懈怠的防范与人类同在。   •群体为大   疫,民皆疾也。疫是传染性疾病,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性疾病。这意味着不论是染疾者还是未染疾者都在群体范围。医治措施、隔离措施都是抗疫的必须,解决群防群治才能获得成功。这面临两大问题,社会措施和个体行为。社会措施不同地区、国家各有办法各有短长,但个人行为此时的群体性作用非常重要。仅就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的一些个体传染案例来看,个体的群体意识、公益意识缺失令人忧虑。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以生命的担当治病救人的时候,而理应一同抗疫的个体,却无视整体群体,自行其是,置自己、他人、社会安全于不顾,于情于理于法相悖,确实值得深思深究深治。   •人人作为   疫涉人人,人人防疫。新冠疫情总会过去,但“疫”字仍在。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科技攻关、科普教育、科学习惯,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一桩桩一件件,每一条要求、每一项举措、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人去做去完成。新冠疫情给人们上了生命的一课、人性的一课、社会的一课、信心的一课、团结的一课、奉献的一课……。如果说人们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能弥补这一切的,就是在今后的每一天人人想到自己能为防疫抗疫做些什么,力所能及,哪怕就那么一点点。“作为”是关键词。

沐鸣4招商注册_公民环保规矩之小处大观

有一则逸闻,说是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一次被逼索书法作品,不便拒绝,又不想让得到作品之人张扬卖弄,就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几字,心想对方无法挂出,很是暗自得意。出乎意料的是,过几日,索字人登门致谢,打开字幅,赫然是“小处不可随便”哲言式的书法作品,于老对索字人的通变之智、剪裱之技只能付之以苦笑。“不可随处小便”一懂事的孩子都知道,“小处不可随便”稍明白的人也知其道理,但时下有的人好像懵然不知。   仅举一例,小区处处,到处都是犬粪,公共绿地变为犬的公共厕所,令人避之不及。污染环境,大煞风景,无可奈何。   从大上说,《环境保护法》有“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等规定;从具体上说,《北京市养犬暂行管理办法》有“不得携犬进入……公共绿地、社区公共健身场所……等公共场所。”“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携犬人对犬在户外排泄粪便不立即清除,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责令改正,并可处50元罚款。”等规定。但养犬人置若罔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组织不予管理,法律法规如同虚设。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没环保意识,二是没公德意识,三是没法律法规意识。   环保意识要经过一代代人、一件件事积累养成,这要基于个人认识的提高。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读书有教、形象俊丽,可当他们任由爱犬污染环境,面对众人的鄙夷不屑,毫不知愧,为之坦然,确实与自身的形象很不协调。环保意识是一种文明一种修养,只有提高自身的认识修为,才能会规范犬的行为。由犬及人,由人及犬;人们要有公德约束感,尽管综合执法组织执法力度不够,养犬人因为犬随处大小便没有被罚,但不等于自己没错,更不能否定他人内心的道德鄙视,“缺德”的小事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公德自在人们心中,公德就是要人人有德,公德约束也要慎独、慎小、慎微;法律法规由于执法力量问题,有时力度不够,给很多违法违规的人留下侥幸心理、任意空间。但法律法规毕竟是一条硬线,就如同道路上的红线,现场无人管、没发生事故闯了也没见出事,但闯多了习惯了积累了,就会出现由小及大、由量到质的转变。不是危言耸听,一般情况下大错都是由小错开始。在法律法规面前,还是保持敬畏为好。   犬“不可随处小便”,人“小处不可随便”。

沐鸣4客服_“海上新力量-听潮会”之助力社会组织复工复产活动在上海举行

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为社会组织复工复产助力,6月5日下午,由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主办,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社会组织专委会与黄浦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共同承办的“海上新力量-听潮会”之助力社会组织复工复产专项活动在公益新天地举办,旨在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发展保驾护航,进而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渡过难关。

上海市新联会副会长、市新联会社会组织专委会主任潘江雪作了《疫情对社会组织的影响》调研工作成果的主题汇报。她系统总结了疫情期间上海市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复工情况、资金与物资储备情况、业务受到影响情况以及应对疫情压力的具体举措。

潘江雪表示,社会组织在呼吁政府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帮扶政策的同时,自身也要自律自强,因需而变、取信于人、跨界共治、协同共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在危机中探索创新,赢得发展。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蔡忠强调,在当下的特殊时期,社会组织要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同时,党和政府也会竭力为社会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帮助渡过难关。

上海市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等八家社会组织代表围绕后疫情时期社会组织的业务转型、组织建设以及能力优化等方面深入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抗疫经验、发展成果以及对后疫情时期如何更好地贴近基层、服务一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见解和看法。在自由交流期间,上海青创社会服务中心作为代表分享了疫情困难时期社会组织顽强发展的历程,讲述了社会组织在特殊时期的韧性和担当。

交流发言环节结束后,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处长赵宇表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会积极发挥作用,将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吸纳就业做出重大贡献。

中共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教授带领参会人员,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三次会议精神展开深入学习。马西恒提出,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社会组织要努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锐意进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国家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贡献力量!

沐鸣41960注册地址_“我愿做摆渡人 在春暖花开里等待学生归来”


 北京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在课间合影

“-6加5等于多少?”

女生犹豫了几秒钟,没说出李鑫期待的答案。

站在李鑫面前的这名爱笑的高中女生,个子不高,做起数学题来很用功。李鑫一看她,她就不好意思地笑笑。

可是李鑫看到她做的数学题,就忍不住生气。

2018年,李鑫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后,参加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支教一年。站上弥渡一中的讲台之前,她脑中曾冒出许多担忧:自己忘词怎么办?学生没反应、愣神儿怎么办?但她没想到自己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发完火,李鑫又为自己没有控制住脾气而懊恼:“她也不一定不会答,可能因为我在旁边,她就有点慌,一慌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重返北大校园后,李鑫偶尔会想起在弥渡的那一年。她有时觉得,这段时光仿佛就在昨天,脑海中的人和事还很真切;有时又恍惚感觉,这些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

到弥渡一中支教的北大研支团成员中,有人想走出从小到大身处的名校圈子,有人想走出习以为常的城市生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有人尝试在此寻找人生的价值。

支教时,她们是一群高中生的老师,同时也是社会的学生。在这一年里,这群年轻人找到了怎样的答案?

教学心态的“重建”

2018年春,李鑫和第20届北大研支团云南分团的3名成员第一次来到弥渡县。这个位于云南省西部的县城,素有“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的美称,还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这里住着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1%。

与丰富的民间文化不相称的,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以及匮乏的教育资源。从2012年起,北京大学对口帮扶弥渡县;2014年,北大开始派研究生支教团到当地高中教学。

来这里支教的北大研支团同学,总会在师兄师姐那里得到类似的告诫:心态要平和,千万别着急、生气。这些“学霸”高中时考试基本都是高分,但他们要教的学生基础却很薄弱。即便如此,学生能来上高中,已经说明这个家庭比较重视教育了。

李鑫任课之前,还不理解师姐所说的“三四十分的水平”意味着什么。带着紧张感讲完第一次课之后,李鑫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基础的内容都不会。

研支团的年轻教师几乎都能讲出几个“心态崩了”的瞬间。对第21届研支团的卢梦婕来说,这个瞬间就是第一次看到月考成绩的那一刻。

看到手里的试卷,卢梦婕怀疑,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是这种水平?她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读名校。刚来支教时,她以为只要自己一教,学生的成绩就会蹭蹭涨,以为自己可以在一年的支教中做一番事业。可是现实“教育”了她。

卢梦婕在给学生教高中数学时,还没讲到本课应学的知识点,却发现初中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个障碍。为了教高中的知识,她和同事得先帮学生温习初中的知识:教数学的,得带学生复习直线方程、练习计算题;教英语的,要从音标开始教起。

心态的“重建”,大概是研支团每名教师都要面临的一关,也是他们要学习的第一课。

“我的成就,来自于学生的成就”

渐渐地,李鑫进入了高中教师的角色。

每次讲课之前,她要提前好几天看课本、做习题。她每周二上午参加数学教研组的研讨会,平时还要参加教师间的评议、听别的教师讲课,每学期讲两次公开课。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李鑫可以把学生和名字对上号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她能根据笔迹判断出是哪个学生的作业。

和学生在一起时,她感觉很放松。一起上课、一起做题,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别人,这给李鑫带来一种简单的快乐。

每周一晚上的数学晚自习是固定的小测试时间。李鑫在讲台上花十来分钟做完题,然后去教室里“巡逻”,看学生在试卷上“写各种奇奇怪怪的答案”。她觉得这时是在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互动。

交卷时,班里一片“哀嚎”:“老师,又没做完!”“老师,题太难了!”李鑫笑嘻嘻地说:“哈哈,你们斗不过我的!”李鑫只比这些高中生大六七岁,学生们也喜欢这个没有距离感的新老师。

对李鑫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不算是最大的困难。“看到成绩差的学生在努力之后有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很开心。”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在李鑫看来也很可爱,他们有时会在作业本上给李鑫画小人儿“比心”。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李鑫教的普通班里,一名学生的数学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李鑫“整个人都快乐了”。作为教师,“我的成就,来自于学生的成就”。

接受采访的研支团成员,几乎都提到了自己初来乍到时的雄心壮志。但随着时间推移,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能改变的其实很有限”。

“给学生提出希望、鼓励,又避免向他们传达‘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李鑫清楚自己能力的限度。“但如果你愿意改变,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

悉心“耕作”得到回报

上课睡觉曾是课堂“一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支教教师们得想各种办法。曾有师姐传授诀窍:不能一直自己讲,必须不停地跟学生互动,确保他们听懂了。

第21届研支团的李照青负责教高一英语。她上完一节课,班上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会被提问。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有的一听到英语就头疼,李照青得用哄小孩儿的口吻“诱惑”学生,“我不停地跟他们说,‘真的,你已经很棒了’‘一点一点来,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

卢梦婕上课时,也喜欢提问,“可是问得多了,学生就不理我了”。她得“再想办法逗逗他们,比如讲个本学科的笑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梦婕教化学时,会给学生找来化学版的《惊雷》、化学版的歌词改编,“溶水吸热硝酸铵,神通盖世数顶尖”,给课堂加点料。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弥渡一中的学生上了两个月网课。隔着屏幕听老师讲课,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容易集中。

为此,卢梦婕新设了一个小栏目:每节课的开头给学生讲十来分钟小说、名著。

她讲《围城》《边城》《三体》,还特意讲了《奈飞文化手册》,告诉学生成年人应该怎样做事。因为她发现学生们对待学习太情绪化了,“喜欢这个老师就多学一点;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讲课风格,这科的成绩就不好”。

增设这个栏目后,卢梦婕在班级群里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把她的讲课截图做成表情包发在群里,呼唤“卢老师快来上课”。

卢梦婕平时跟学生总是嘻嘻哈哈,每逢节日还给学生买小零食。但她有时不得不板起脸来。

最近一次月考,有个学生的数学考了7分。卢梦婕花了两节晚自习,把考题和涉及到的概念、公式逐个讲给这名学生听,再让学生给她讲一遍。“我要让其他同学看一看,如果数学考低分的话,会被老师找两节课。”

日复一日的悉心“耕作”,逐渐得到回报。

现在李照青的英语课上,几乎没有学生睡觉,这是她判断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标准。李照青曾参加过短期支教,也听说过人们对于短期支教的负面评价。她自来到弥渡就下定决心,要融入当地的教学情景,决不能抱着玩的心态来教书。

第一学期结束后,李照青让学生写下各自第一次月考的英语成绩和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他们看到了对比:前者多是二三十分,后者则是60多分。

两个月前,李照青在支教日记中写道:相传,古代弥渡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

她说:“这一年的时光里,我逐渐领悟到了做教师的使命:我愿意做一个摆渡人,在春暖花开里等待孩子们的归来。”

快乐和金钱外的成就感

卢梦婕刚来时抱定一个信念:要给这里的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产生出去看看的愿望。班会上、课下聊天时,她给学生讲自己的高中经历、大学生活。

可是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卢梦婕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质疑:是不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太过自信了?

小城里的人们生活得快乐、平静,长寿的人很多,“这种安安稳稳的生活,也值得尊重”。

李照青则是大学4年来第一次有了自主安排时间的自由,可以悠闲地读书、学画画。大学里,她感觉自己“一直被外力推着走,有赶不完的DDL(截止日期)”,要交读书报告、要写作业……

工作之余,她能够从容地拿起一本书——出于兴趣,而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放松的阅读中,她也发现了新的学术兴趣。和在弥渡县挂职副县长的师兄聊天时,这名政府管理学院学生还惊讶地发现,基层的政治运作与课本上宏大的政治理论竟有那么大的差异。

支教一年后,李鑫认真地把“当教师”列入自己以后可能从事的职业。“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那种感觉很快乐。”

对这名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律同样寄托着她的情怀。在大学里,她曾到律师事务所实习,那时,她希望得到老板、合伙人和客户的认可。对她来说,法律不仅是理想,也是生计。

但来弥渡支教则有所不同。“不会太考虑自己付出多少,只想把所有的光和热都在这一年散发出来”。

这名研一学生有时会思考未来的工作,她觉得:“我需要做一份能让我有成就感的工作,不在于能挣多少钱。”在弥渡的这一年,她感受到了与人相处中得到的快乐以及金钱之外的成就感。

李鑫听说,参加过研支团的师兄师姐,有的考取了选调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村官,很多人都去了基层工作。

李鑫知道,支教这一年,不一定能帮她找到高薪工作。可是她问师兄师姐时,每个人都告诉她,他们不后悔这一年的经历。

李鑫当年教的学生今年已经升入高二。去年离开前,她和学生约定:等高考时,她再回来,为他们加油。

(据《中国青年报》)